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蝶变:跨越15年——《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重点解读
  • 发布日期:2017-04-19 09:43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陈斯
  • 审核: 李发兵
    新规划、新蓝图、新梦想。15年后,随州会是什么样子?你所在的城乡又会发生哪些变化?……近日,记者从市规划局获悉,《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总规》)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标志着我市未来15年的城乡规划宏伟蓝图已经绘就。
建设“大城市”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国家和省级战略赋予随州的历史重任和战略机遇,也为随州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世界华人谒祖圣地和中国专用汽车之都、鄂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未来15年,我市人口集聚效应会愈来愈明显。预计到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随州中心城区集中建设区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集中建设区人口规模达到110万人;2020年和2030年集中建设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92.0、121.0平方公里,真正将随州打造成“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
凸显“大格局”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总规》结合随州市情,充分考虑武汉都市区、长江经济带及大别山振兴发展所带来的外部机遇以及随州市域内部人口分布、城镇空间格局、交通联系和公共资源配置要求,规划通过城镇集聚发展和交通轴线引领构筑 “一主两翼,三轴多点”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主”即随州市区; “两翼”指广水市区和随县县城;“三轴”指实现市域外联的三条功能轴,含武西发展轴、随州市区至广水发展轴、殷店至随州市区至洪山发展轴; “多点”指支撑市域均衡发展的城镇节点,包括殷店镇、洪山镇两个市域次中心培育城镇和唐县镇等13个重点镇。
    在随州中心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拓展上,推进“东进、西优、南拓、北联”。“东进”是作为未来城市产业发展、科技研发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功能区;“西优”重点推进擂鼓墩大遗址景区建设和品质提升;“南拓”是指向南重点建设城南组团,实现高铁片区、编钟文化产业园等重点片区组团式开发;“北联”是指向北联动发展,强化与随县经济开发区和随县县城厉山镇一体化发展。
打造“大交通”
    大交通引领大未来。《总规》立足随州城乡公共空间特征,打造“大交通”时代,将建设“两主三辅”的市域铁路客运枢纽体系:“两主”为随州南站和随州火车站;“三轴”为随县高铁站、厉山站和广水站。规划三个铁路货运枢纽,分别为随州站、厉山站和小林镇。
    规划建设公路客运2个一级站、7个二级站。其中随州中心城区规划5处公路客运站,分别为一级站的随州汽车客运中心站、随州汽车客运南站,二级站的随州汽车客运东站、随州市客运西站和随州市客运北站。广水市保留广水市中心客运站(二级站),新建二级站广水应山城北客运站。随县县城 (厉山镇)保留二级站随县客运站,结合随县高铁站规划二级站随县安居汽车客运站。
    规划建设随南公路货运站、曾都经济开发区两水公路货运站、淅河公路货运站和安居公路货运站等4处公路货运站。广水市区和随县县城至少建设1处公路货运站。
    在随县王岗通用机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随州机场,按照民航飞行区4D级标准控制;将广水八里岔军用机场改民用机场,并按4C级标准控制预留用地。加强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对接,在随州市区和广水市区设置天河国际机场城市候机楼,增加机场间快速直达客运联系。
构建“大生态”
    利用随州“四水串城、三山环绕、两田相拥”的自然生态优势,做活山、水文章,彰显山水特色是《总规》的亮点之一。未来15年,我市将规划形成“一轴、一环、三片、多廊、多点”的绿地系统结构。一轴指府河流域两岸树木、灌木丛、水生物于一体的绿色生态轴线。一环指连接316国道、炎帝大道、南外环为一体的绿色生态轴线。三片指漂水河湿地公园示范片、随州白云山生态公园(随城山森林公园)示范片、以新铁山为中心的大堰坡生态产业示范片区(含蕙兰谷)。多廊指沿城市河流的滨河绿带以及沿主要道路的防护绿带交织而成的绿色生态廊道。多点指不同类型、规模的公园绿地呈斑点状分布,为市民提供户外活动的绿色开敞空间。
    规划到2030年,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将不少于40%,建成区绿地率不少于35%,城市公园和公共开敞空间(400平米以上)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到100%,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1583.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1%,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14.4平方米。
发展“大产业”
    产业发展规划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决策,是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指导性纲领。《总规》提到,未来15年,要坚持走“产城融合”之路,立足产业和发展空间对接,加强随州高新区、各县(市、区)、乡镇特色工业园规划建设,形成高新区连接曾都、随县经济开发区的“一区三园”的30公里长工业产业发展走廊,打造布局科学、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把随州高新区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级高新区、随州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产城融合的示范区,为壮大发展专用汽车、食品工业2个千亿级产业,提档升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3个百亿级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4个新兴产业向百亿级产业迈进,提供优质发展平台。
    在推动乡镇特色发展上,以建设“三型”小城镇为引领,即:都市区一体化型小城镇:包括安居镇、均川镇、何店镇、尚市镇、万店镇、马坪镇、高城镇、新街镇,以发展城市功能项目为主;区域增长极型小城镇:包括唐县镇、杨寨镇、长岭镇、府河镇、小林镇、万和镇、郝店镇、长岗镇、洛阳镇、陈巷镇、武胜关镇、三里岗镇,依托区位特征和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工贸、农贸、商贸流通、旅游服务等产业特色,建设具有片区引领作用的发展节点;乡村公共服务型小城镇:包括万福镇、环潭镇、余店镇、李店镇、骆店镇、太平镇、淮河镇、吴山镇、草店镇、关庙镇、吴店镇、蔡河镇、柳林镇,以发展公共服务、农业服务和农产品加工为主,打造农业科技服务、流通服务和加工服务等功能,推动大农业发展。
注重“大保护”
    城市之间的竞争,除了“硬实力”的比拼外,文化 “软实力”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总规》充分挖掘和传承炎帝文化、编钟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随州特色文化底蕴,强化 “紫线”管控,重点保护以曾都老城区为核心的历史城区以及草甸子街历史文化街区、淅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安居镇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安居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在历史建筑保护上,重点保护已经公布的九口堰革命遗址、天主教堂2处历史建筑。在文保单位上重点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形成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地上文物保护与地下文物保护相结合、重点文物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格局,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使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随州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的硬动力。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市规划局局长刘光海表示,随州是全省第一批总规编制改革试点城市,通过编制 《总规》使 “双百”城市发展战略在空间上得到落实,为随州城乡发展搭建了新的架构。随着 《总规》的实施,一个 “绿色生态、宜居宜游、开放创新、文化传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将一步步成为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