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至4月7日,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发布“我市消费环境怎么样”的网上调查,旨在了解市民在消费过程存在的问题,了解和征集市民对消费环境的看法和建议,为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而努力。现将本期调查结果情况报告如下。
一 调查结果
1参与调查人员中青年是主力
本期调查有94.74%的随州人和5.26%的外地人参与。从年龄层次来看,18岁以下的无人参与调查,18岁至40岁人群是“主力”,占比68.42%;40岁以上的占比31.58%。
2 消费频率较高
从结果上看,“经常购物”的人数占比68.42%;选择“不是经常购物”的占比31.58%。选择“现实店铺”消费的人数占比52.63%;选择“网上消费”的人数占比47.37%,说明网上购物渐成大众选择。
3 消费陷阱问题常存在
多位参与调查者,在问到“是否遭遇过消费陷阱”时,有84.21%的网民选择“偶尔遇到”,有1位选择“常遭遇”,2位选择“没有遭遇”。这说明消费陷阱问题还比较严重。
4 “食品保健品”等消费安全问题严重
在选择“哪些领域的消费安全问题严重”时, 22.03%的参与调查者选择“食品保健品”,18.64%的选择“医药服务及药品零售”,均有15.25%的人选择“住房和物业服务”和“个人信息安全”,这四项是安全问题的“重灾区”。其他的选择“移动通信”、“网上购物、电子商务”分别占比13.56%、10.17%。
5消费者能积极维权
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有89.47%的人选择了“了解一些”,10.53%的人选择了“很了解”,无人选择“不了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52.63%的人选择了“直接找商家退换货或赔偿损失”,均有10.53%的人选择“向媒体曝光”和“向消协投诉”,5.26%的人选择“直接向工商管理部门申诉”,21.05%的人选择“自认倒霉”。结果表明在权益受损时,绝大多数人还是能够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消费维权时,大家也有些顾虑。有42.11%的人选择“担心商家推脱,不想去浪费时间和精力”;52.63%的人选择“担心消协以及工商管理部门行动迟缓,对维权成功没有信心”;5.26%的人选择“担心法律不完善,维权时不能切实保护自己的权益”。
6、消费环境整体较好,但有待改进
在对“当前我市消费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进行调查时,47.37%的参与调查者选择“商家虚假宣传多”,15.79%的人选择“假冒伪劣商品多”,21.05%的人选择“维权比较难”,15.79%的人选择“商家置若罔闻,整改力度不大”。对于我市整体的消费环境,10.53%的人选择了“比较好”,47.37%选择“一般”,42.11%直言“不好”,说明我市消费环境有待改进。
二 记者调查
一直以来,各相关部门采取各项举措改进消费环境。如工商部门的“红盾质量维权行动”、“天天3.15维权进社区”活动深入人心。12315进商场、进市场、进超市、进企业、进景区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消费聚集区普遍设立了“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和“一会两站”,“调解在源头,维权不出场”取得显著成效。市外侨旅游局开展A级景区整治工作,重点对旅游安全、服务质量、旅游厕所、公共基础设施、经营环境、环境卫生等方面开展自查、整改。市食药监局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打造小餐饮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等活动,维护消费安全。
记者从各相关部门了解到,去年工商12315系统处理消费者诉求共计7707件,同比下降6.31%,其中咨询6986件、投诉663件、举报58件。咨询前五位依次为商品质量类、消费维权知识、服务消费类、市场规范管理类、企业注册监管。投诉量前四位是日用百货类、其他商品、家用电器类、交通工具类。另外违反商标管理法规类别的举报增幅明显。
物价12358系统共受理群众有效价格咨询29件,举报投诉108件,共137件,办结137件,办结率100%,退还消费者15255元。食药监系统共承接“四品一械”投诉举报187件,其中食品129件,保健食品9件,药品31件,化妆品8件,医疗器械10件,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置完毕。质监12365举报处置指挥中心承接办理投诉举报件89起,其中省、市以及其他地市州相关部门移交的质量申诉举报件9起,本单位受理投诉举报件80起。市旅游部门受理旅游投诉 32 起,其中投诉旅行社 6起,占总投诉量的19%;投诉饭店和餐饮2起,占总投诉量的6%;投诉旅游景区(点)20起,占总投诉量的62%;其他投诉4起,占总投诉量的13%。
由此可见,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各部门履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市食药监局正在开展“卖放心肉菜,保舌尖安全”活动,以严格落实“肉菜”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信心。市外侨旅游局已下发“关于全面清理旅游市场欺客宰客违法违规行为工作方案”,清理一些被投诉的景区停车场乱收费乱涨价行为,景区免票政策不执行等问题,为旅游者提供舒心、放心、开心的游玩环境。市工商局在开展网络经营主体清查和网络交易行为专项整治等,以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
三 意见建议
构建良好的消费环境,关键在于什么?参与调查的市民们认为,一是有关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二是商家切实将消费者放在首位;三是广告媒介严格自律,治理虚假广告;四是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要增强;五是加强媒体舆论监督。
结合调查情况和市民意见,构建市民放心安心的消费环境建议从以下重点着力:
抓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除了在特殊节点上各相关单位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外,平时也可以通过网站、微信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合理合法维权。各市场监管单位的投诉举报电话应该做到让广大市民所熟知,目前除12315(工商),还有12358(物价)、12365(质监)、12331(食药监)等投诉举报热线。
全面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力度。一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坚决阻止不具备生产或经营条件的组织或个人进入市场,从根本上堵住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源头。二是严格监管市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商标的行政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广告市场秩序。三是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一系列整治活动,积极联动净化市场。
加强企业和行业自律。建设市场经济的诚信体系,需要充分调动企业和行业本身的力量。内生性的自律需求,才是诚信体系正常运转的保障。应当鼓励企业和行业间积极成立行业协会等自律自治组织,使其发挥自觉监管的作用。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建设,打消消费者维权顾虑。各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以法律学习、案例剖析、现场锻炼为平台的活动,锻炼维权团队能力,以高度的负责精神为支撑,全面掌握消费争议的事实与焦点,使调解协议严谨、慎密。同时建立和完善先行赔付制度,经营者承担起商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和完善消费调解程序制度,使得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省时、省事维权。
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
2017年4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