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深度报道:十年建一园 瞧瞧啥模样——解读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
  • 发布日期:2016-07-26 09:48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admin
  • 审核: 杨文明

   今年初,国家林业局新批复了10个国家级生态公园试点,随城山森林公园被纳入其中,命名为湖北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全省仅有2个。

    根据规划,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分为近期、中期、远期建设,时间长达10年,将其建设成城郊型森林保护与生态文化教育公益性公园,随州城区最大的 “绿肺”,持续为随州人民 “增氧”。

    那么,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未来是啥样,记者带您去看看。

687公顷天然氧吧

  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位于随州市曾都区南郊办事处及城南新区随城山一带,总面积687公顷,涉及南郊办事处白云社区、响水桥村、毛家棚村以及城南新区的前进社区等四个村(社区)。

    据悉,生态公园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主要是以马尾松、栎类为主,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人工植被群落。据调查,乔木树种有71科174属296种。生态公园有野生动物共83种,国家一级陆生野生动物1种(白肩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省级保护动物56种。同时,园区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拥有李氏东园、随州天后宫、舜井碑、杨坚故居、智门寺等景点,能够很好地吸引游客。

    而丰富的森林资源,成为随州城的天然氧吧。据监测,随城山生态公园平均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达1万个/立方厘米,在夏季旅游旺季达到1.32万个/立方厘米。每年可吸收SO2为56.32吨,吸附粉尘16031.03吨,能有效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提升区域空气质量。

    据悉,生态公园每年还可固定CO2为7373.42吨,释放O2为5362.48吨。此外,松林还可分带有芳香味的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双萜类气体“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多种病菌,且森林中的负氧离子含量较高,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是随州城区的天然氧吧和绿色疗养中心。

    同时,公园对水的涵养和对山体的保护也功不可没。经估算,生态公园每年可以涵养173.72万吨水,按湖北省的现行水价,折合价值547.23万元,可减少土壤流失量237.77万吨。

十年滚动打造公园

    国家生态公园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根据规划,我市计划从2015年到2024年,用10年的时间打造好这个国家级城市“绿肺”。分近、中、远三期,即近期2015—2017年,中期2018—2020年,远期2021—2024年。

    近期,将重点建设大隋苑(杨坚故居),实施主次入口建设、停车场建设、道路系统建设、观景塔建设、森林疗养步道等,并初步启动奇石苑、采摘苑、多彩田园、兰花艺草产业园等特色景点工程建设,增加生态公园的吸引力。

    随城山生态公园中远期重点工程,包括继续完善生态公园道路系统、解说系统、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提升独崇山库区、葫芦堰库区、李氏东园、喜雨亭、东园亭、湿地人家、多彩田园、奇石苑、动物乐园、萤火虫主题园、雨水收集设施景观、兰花艺草产业园、珍贵树种园及文化树种、林相改造景观等景点建设,改造与完善森林疗养、休闲、科普、游憩、度假等功能。

    观景塔依托现有的电视发射塔,打造生态公园的制高点。内环景观游览廊道沿着生态景观核心区布设,形成闭合环形游览通道,以4米宽可渗透砂石步道为主,在林中植被需要保护的地段架悬空的木质游步道。同时,建造一座丛林攀岩的场所,规划建设国际标准赛道,墙高14米,吸引广大攀岩爱好者来此体验。

    最为津津乐道的是动物乐园,规划放养式与圈养式相结合的野生动物园,弥补随州城区没有动物园的空白。密林探幽则在区域内设置几条游览路线,开展寻古探幽等旅游活动,集中展示随城山生态公园内特色动植物资源及南北过渡气候带内典型的植物资源等。

    据了解,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还将重塑几个著名的历史景点:杨坚故居、喜雨亭、东园亭、李氏东园等。

    经过十年建设,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将逐步成型,并将成为随州又一张旅游“名片”。经测算,至规划期末生态公园年游客规模为73.41万人次。

七大板块构筑“绿肺”

    根据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的定位,确定生态公园的性质为城郊型森林保护与生态文化教育公益性公园,打造成鄂北门户城市生态绿园,随州城区的“绿肺”,全国城市森林建设绿色示范点。

    据悉,随城山生态公园划分为七大区域,生态景观核心区、森林生态文化体验区、生态科普宣教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珍奇花木繁殖区、生态保护区和服务中心区。

    生态景观核心区面积59.32公顷,对现有植被进行严格保护的同时,对部分接近与游览区的位置以及视觉焦点进行林相改造,间植部分观叶、观花的景观树种。森林生态文化体验区则规划相应的娱乐设施及小规模的餐饮点、购物亭等。

    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森林、水库、农田及村落等景观元素为主,形成了别具特色乡村田园风光。规划以田园、水系、花木为依托,开展农业劳作体验、渔家生活体验、乡村民俗体验,让游客记住乡愁、留住乡情。生态科普宣教区主要规划生态科普、生态文化方面的景点基础设施及解说系统,策划具有生态公园自身特色的生态文化科普及旅游活动。

    珍奇花木繁育区作为大中院校开展植物科研、教学实习以及对广大游客开展生态文明成果展示的重要基地。生态保护区以生态保护修复为主,基本不进行开发建设、不对游客开放。服务中心区包括规划入口管理区、游客中心、停车场和一定数量的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接待服务设施。

杨坚故居启动建设

    今年3月24日,作为随城山国家生态公园重要组成部分的大隋苑方案确定,并随之开展杨坚故居、大隋博物馆、望城楼、入口牌坊等重点项目建设。杨坚故居将重现人们的视野,增添随州历史人文厚重。

    据《舆地纪胜》载:“随州城西南有隋文帝宅,自隋文帝兴,之后山名曰‘龙居’。”南宋时期,隋文帝宅仅剩宅基,被改建为智门寺。白云山山顶建有杨坚亭,随州曾是隋文帝杨坚封地。

    而大隋苑总占地面积113.8公顷,分为核心区和环境协调区。重点打造一谷——云谷隋园;一带——随风飘舞;8字环——环山绿道;一核——龙潜智门;五心——杨坚故居、望城楼、教育基地、花鸟街、隋南颐静;六片区——烈士陵园、白云望城、儿童乐园、隋城花语、秀水南湖、隋南小镇和一眼——随州之眼。

    杨坚故居以草庐为原型进行设计,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包含雪窦井、神龟、臂力石、拴马桩、下马石等景点。目前,已完成一期范围内房屋征收,棚户区内居民已全部得到稳妥安置,棚户区内房屋已拆除到位。

    记者在现场看到,杨坚故居的广场已经启动建设,正在进行桩基基础建设。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正在完善相关手续,办结后将启动广场及主题区的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增添随州历史文化底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