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用信仰赢得未来——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
  • 发布时间:2016-06-22 11:36
  • 信息来源:新华网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赢得青年、赢得空天未来,不仅要赢在学识上,更要赢在信仰上。多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一直用强大正向的“精神磁场”引领全体师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凝聚正能量。

  为了让学生党员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1990年起,校党委探索开展了“学生党员寒假集中学习”活动,组织全校学生党员在寒假开学前进行为期两天的集中学习,通过权威专家作辅导报告、支部学习、个人总结、实践交流等形式,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活动至今已坚持了27年,成为学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一项长效机制。

  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工作中,党委书记带头听课授课,线上线下互动,并以“爱祖国、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的“四爱”教育为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烙印在学生心中。同时,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造ihome网络社区,建设微博矩阵和微信集群,赢得网络战场的主动。

  学校通过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建设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基地。先后打造了高等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华罗庚数学班等多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通过抓好国家和校级试点学院、试点班建设,积极推进“导师制、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完全学分制试点,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国家教育改革试点计划,逐步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校党委不断加大在高端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把优秀人才凝聚到学科建设中。目前,学校80%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是党员,95.6%的一级重点学科责任教授是党员,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第一获奖人100%是党员。学校还倡导“大楼建学、大师育才、大爱塑魂”的人才文化,使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领军人才脱颖而出。2009年以来,自主产生8位院士,平均当选年龄为50岁,其中6人为60后。

  在深化全面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校党委努力破解制约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难题,推动“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变,让机制“活起来”,让学院“动起来”,让基层学术组织“硬起来”,让人才“飞起来”。学校先后成立了“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等41个国际教育科研机构,与国外185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机构和知名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中法工程师学院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入选“新中国65年十大引智成果”。(本报记者 罗 旭)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