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李中华:“中华”与时代共振
  • 发布时间:2016-06-27 14:46
  • 信息来源:新华网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题:李中华:“中华”与时代共振

  安晨、杨茹

  歼-10——国产三代机的骄傲、中国航空工业数十年心血的结晶。这架拥有独特鸭式布局的战机已成为了中国空军的象征。

  而提到歼-10,人们总会想起一个名字——李中华。

  从地方大学生到空军飞行员再到试飞员,李中华说,“正是党,为我指引了人生的坐标。”

  1961年,李中华出生在辽宁新宾县一个林场家庭。父亲李孟学是志愿军老兵,更是一名老党员。

  儿时,父亲抗美援朝的经历常让李中华听得津津有味,更为米格-15与F-86的缠斗而神往。航空的种子,或许那时就已发芽。

  “高中时代,我的数学老师刘宝鼎特别喜欢我。”惜才的老师鼓励李中华航空报国。

  1983年7月,李中华从当时的南京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自动控制专业毕业。这时,空军首次从地方大学招收飞行学员,李中华的辅导员是名军转干部,“他鼓励我们积极接受党和国家挑选。”

  那一年,5所院校的66名大学生走进空军,“我们那批里只有一名党员,叫何榕宁。”李中华记忆中,“他严格自律,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什么叫党员。”

  “正是这4名党员,激励了我走好人生关键的每一步。”李中华说。

  1984年5月1日,李中华在同期学员中第一批加入了党组织。一年后,他怀揣着全优学员证书,成为空军首批双学士飞行员。

  1988年,李中华已成为了空军航空兵某师的副大队长。一天,李中华奉命执行拦截任务。他和战友驾驶歼-6从内蒙古某地起飞,直到黑龙江境内才追近目标——这是一架偏航后未及时通报的民航客机。

  “战斗机追客机都这么费劲!”这让李中华深受刺激,“装备如果不发展,飞行员的贡献会大打折扣,又如何对得起入党时的誓言?”

  英雄的选择往往和时代相连。飞行员的自尊告诉李中华,“要用更先进的战机保卫祖国的蓝天!”1989年9月,他下定决心,主动报名来到了试飞部队。

  试飞员被称为“和平时期和死神最近的人”。上世纪90年代,李中华和战友们3次赴俄罗斯国家试飞员学校学习。

  每飞一个科目前,身为老布尔什维克的俄方教官都会带他们来到茹科夫斯基市的试飞员公墓,那里长眠着多位牺牲的试飞员。

  “来试飞员学校的每一个学员,都会在这里被问到怕不怕死?”从选择成为试飞员的第一天,李中华就对直面生死的巨大风险做好了准备。但俄罗斯这种直抵人心的做法,还是让他思绪良多。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同一天,李中华第一次试飞了歼-10,他激动万分,“在党的领导下,祖国一天天变得强大。歼-10不正是最好的证明吗!”

  那些日子里,李中华凭借高超的技术、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一次次化险为夷,与战友们共同创造了“三代机试飞零坠毁”的世界奇迹。他2006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试飞员”荣誉称号。

  2007年,李中华走上领导岗位,但“英雄试飞员”的本色从未改变。主抓试飞部队管理时,他亲自带出8名“科班试飞员”,为高素质试飞员培养探索出了新路。

  李中华还参与了歼-11B的设计定型,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也是他在歼-10项目之后,第二次获此殊荣。

  2014年,空军筹建新型作战训练单位。李中华带队走遍空军所有三代机部队,选拔出数十名尖子飞行员。

  ……

  生活中,李中华常年坚持锻炼,体重一直在最佳的65公斤上下,用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自律保持着身体健康。

  “我还想为党和国家再多做些事。”李中华坚定地说,“如果组织现在要我执行任务,我可以马上起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