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决战贫困 上下求索闯富路——记土家“愚公支书”王光国(2)
  • 发布时间:2016-06-29 11:22
  •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记者 谢慧敏 刘娜 李彦睿


    6月的店子坪,蓝天如洗、远山如黛。从海拔1500米的最高处驱车而下,满眼郁郁葱葱。

    沟畈里,连片的猕猴桃已挂果。一个个毛乎乎的小不点,藏在树枝中,格外喜人。

    道路旁,一排排新居依山而建。白墙黑瓦、拱檐花窗,在蓝天的映衬下,独具特色。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山穷水穷人穷,村民“吃着洋芋头、烤着疙瘩火”,人均年收入不足2400元。

    沉睡千年的大山正在被唤醒。村民说,王光国,就是唤醒大山的人。


    从“老三样”到“新三样”

    不想门路就没有出路


    62岁的刘宏香领着记者来到她家地里。“这些都是当年王书记带领我们种的。”说起王光国,老人家十分感激。去年猕猴桃挂果,她家一亩地就赚了3000多元。

    这样的收成,几年前,刘宏香想都不敢想。和全村189户村民一样,她家地里,全是祖辈留下的“老三样”,包谷、土豆(洋芋)和红薯。遇到天干或多雨,混个温饱都很难。

    再不能这样穷下去。自带领村民绝壁开路之时起,王光国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贫穷的面貌。

    然而,修路不易,致富更难。一个平均海拔1200米的小山村,一无资金,二缺资源,发展靠什么破题?一段时间,王光国整夜睡不着觉。无奈之下,他四处考察、寻找出路。

    一次,在附近的花坪乡参观,看到那里的关口葡萄长势喜人,他便暗自琢磨,温差大的地方,葡萄口感好,店子坪气候条件不错,说不定也能发展。说干就干,回到村里,他立即找来500株葡萄苗试种。

    高山地区,适宜种植魔芋、厚朴、烟叶。王光国得知后,和村干部一商量,决定由党员先试种,再向村民推广。

    就这样,边试边干、边干边学,发展的思路渐渐清晰。

    2012年,建始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王光国又看到了希望。他果断决策:发展猕猴桃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型。

    不种洋芋种洋桃?村民一下炸开了锅——“洋芋还能当个饭吃,这猕猴桃咋能天天吃?”“洋桃3年才挂果,亏了算谁的?”

    有人甚至公开抵制,王光国跑县城费老大劲争取的免费种苗,分到户后,好些被直接扔掉。


    王光国没有气馁。为说服大家,他带头把自家8亩田都调整出来种猕猴桃,还专门买来几盒猕猴桃,请村民品尝。“这猕猴桃卖到7块多一斤,销路很好。如果一亩地产500斤,大家算算可以卖多少钱?”

    渐渐地,村民们打消了顾虑。

    王光国趁热打铁,邀请农技专家上门,指导培训。这一年,店子坪发展猕猴桃300亩。

    产业要做大,还得靠龙头企业。第二年,王光国又开始四处奔波。通过朋友牵线,终于联系到一家上海企业。投资145万元成立德鑫农庄公司,租赁村民土地,打造150亩连片有机猕猴桃基地。

    如今,猕猴桃、魔芋、烟叶,已成为店子坪的“新三样”。去年,村里的猕猴桃全部被德鑫农庄收走,每亩增收近3000元。今年,基地也将迎来大规模收获的第一年。

    受益于此,4年间,店子坪村人均年收入已由2360元增至7414元,在全乡28个村中,排名由垫底跃至第2位。


    从对口帮扶到互利共赢

    脱贫不能坐等人家做慈善


    从去年开始,王光国忙活一件新事:挨家挨户收购土豆和生猪。

    土豆按规格包装,生猪是没有喂复合饲料的无公害猪,二者都贴上“愚公”品牌,发往江苏省江阴市山泉村。

    把山里的土特产卖到沿海,这是店子坪村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机缘,起于一次相识。2013年10月,在央视“最美村官”颁奖典礼上,王光国认识了山泉村党支部书记李全兴。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缘。

    次年4月,李全兴带队来到店子坪。山区百姓不向命运低头、决战贫困的精神,让他十分感动。当即决定捐资援建一所山村幼儿园。

    幼儿园很快落成。一流的设施,吸引周边乡镇、甚至重庆巫山的小朋友前来就读。

    但王光国不满足于此。他认为,要摆脱贫困,就不能坐等人家来做慈善,必须建立一种长久、双赢的合作机制。

    在他的提议下,双方达成协议:店子坪向山泉村销售土豆、生猪,只要保证产品绿色无公害,价格可高出市场零售价五成。

    对于这次机遇,王光国十分珍惜。随后,他带领村民成立愚公果蔬专业合作社,统一收购标准,设计纸盒包装,又专门注册“原汁”、“愚公”商标,以品牌形象闯荡市场。

    除了土豆、生猪,现在,店子坪村的红心苕、猕猴桃,也正一车车销往山泉村。

    6月17日,记者见到王光国时,他正在猕猴桃园里转来转去。电话一直没有间断,一会是上海的,一会是江苏的。王光国从容地与对方沟通,寻找新的市场商机。

    去年,在德鑫农庄帮助下,村里的猕猴桃与土鸡蛋进行营养搭配,直销上海,带动土鸡蛋价格水涨船高。今年,他想借此带动富硒土豆、红心苕进入上海市场。

    依靠建始县法院帮扶,店子坪开通了村级电商平台。王光国说,下一个目标,就是借助互联网把店子坪的土特产卖到全国。


    从少占耕地到发展旅游

    绿色发展才能走向真正的富裕


    路通了、特色产业起步了,王光国又开始了新的盘算。“我们这里保留了原始生态,空气含氧量高,旅游开发潜力很大。”他提出了构建旅游资源群的想法。

    村民很不理解:搞旅游,想法太遥远,还不如挖山采石卖钱来得实惠。

    王光国坚决不同意。这些年走南闯北,目睹城市雾霾污染,他明白青山绿水的珍贵,也清楚绿色发展才是小山村的唯一出路。

    特色民居改造,他要求房屋因地制宜、依山而建,全部“白墙黑瓦、拱檐花窗”。“既少占耕地,还能保留田园特色。”

    村容村貌建设,他提出“房前屋后林果化”,鼓励村民多种桂花树、桃树、梨树,让绿色植物与特色民居相映成趣。

    如今的店子坪,处处郁郁葱葱,整洁清爽。水泥路、灭蚊灯、自来水、太阳能路灯……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一个“山中有城、城里有山”的休闲山村,雏形初现。

    就在几天前,省旅游局规划专家正式进驻店子坪;县里出资100万元扶持打造的“农家乐”接待点,开始筹建;通往附近4A级景区石门河的旅游公路,也已进入路面硬化阶段。未来,它将自下而上,串起石门河、店子坪、长岭林场,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店子坪,是这条线路上的“天眼”。

    王光国说,旅游业火了,沉睡的大山才算是真正地苏醒。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