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父子接力 深山凿路四十二载——记土家“愚公支书”王光国(1)
  • 发布时间:2016-06-28 15:20
  • 信息来源:湖北日报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记者 刘娜 谢慧敏 李彦睿


    72岁的王从新记性大不如从前了,那条跟了他20多年的大黄狗,有时一两天都忘了喂食。

    可是,问起店子坪这些年修了多少条路,他一清二楚。“最新一条叫‘愚公二路’,经杨桥河到申酉坪。”当过20多年村主任的王从新举起拐杖,指着东南方向,“‘国娃子’说,这条路通了,我们村就跟石门河景区连成一体了!”

    王从新口中的“国娃子”,就是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他的二儿子,今年45岁。“三面都是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像骆驼。”多少年来,深涧河谷犹如一道天堑,阻断了店子坪人下山的路,也阻挡他们脱贫致富的脚步。“3年修不通,5年!5年修不通,10年!”王从新、王光国父子带领全村人接力42载,绝壁开路。

    路通了,店子坪活了!摩托车、小汽车、大卡车开进来了,土豆、红薯、猕猴桃源源不断运出去。

    两代愚公,移开了眼前的大山,正移开贫困的“大山”!


  随父出征,开山劈地找出路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从店子坪村到高坪镇直线距离不过几百米,但得攀爬翻越近乎90度的悬崖峭壁,下到100多米的深谷。

    少年王光国,亲眼看见同学跌落山谷!

    大山的孩子,出路在哪?出山打工,挖煤几乎是那时店子坪人的唯一选择。高中毕业后,王光国来到当阳的一座煤矿。

    深深的巷道里,随时可能的塌方,笼罩在每个矿工的心头。一天,王光国脚下一滑,头撞上了煤车,血流如注。幸亏送医及时,头上缝了7针,抢回一条命。“一辈子就这样了吗?我的子孙也要世代挖煤吗?”躺在病床上,伤口隐隐作痛,王光国的心更痛。“山里人的命运,要靠咱山里人自己改变!”闻讯赶来的王从新,点醒了王光国。

    春节过后,王光国留在村里,当民办教师、村干部,跟随父亲开山找出路。“财政困难,最多给你们拨点开山的炸药。”“有炸药就好办!”1998年夏天,已带领村民艰难凿路20多年的王从新,在龙坪乡政府立下铮铮誓言。“1公斤炸药爆破4立方米岩石”,从基本原理开始,王光国跟随父亲学会了炸山开路,考得爆破证。

    大喇叭一声令,50多个村民同时点火、300多个炮眼同时起爆……回忆起第一次指挥爆破的情形,王光国依然心绪难平。“修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

    意外猝不及防。有一次爆破,一个村民跑反了方向,差点被炸死。

    事后,王光国绘制了一张详细的爆破流程图,组织村民集中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后,从村委会通往邻村新佛寺的7公里砂石路修通了!村民开手扶拖拉机,把山货运到了龙坪乡。


  力排众议,绝壁凿路开山门


  打通龙坪的路没让村民兴奋几年,新问题又摆在眼前。

    与店子坪隔涧相望的高坪集镇,318国道穿镇而过,市场活跃。可是,路只通到村委会所在的五组,全村人口最多的一、二、三组,仍然出行难。“店子坪种啥都长得好,就是卖不出价钱。”王光国说,“背着背篓子、拿着打杵子、身上沾满泥”,高坪集市上,买家一看,就知道这人来自店子坪,货铁定不会扛回去,价格压得很低。

    2002年,王光国当选村支书后,打开南山门、修通去高坪的路,成了他的头等大事。

    就在那几年,那条绝壁小道上,先后有3个村民、难以计数的牲畜跌进了深谷。河对岸农家小楼鳞次栉比,店子坪绝大多数村民依旧住在土墙瓦房里,村里28岁以上的“光棍汉”有40多个。

    等不起!2005年,经过商议,王光国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开路,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路,连通村里和高坪镇、直达县城!

    村民大会上,王光国话音刚落,会场就炸开了锅。

    修路,谈何容易,钱从哪里来?绝壁怎么凿得开? 有人甚至闹哄起来:“国娃子,你在开玩笑吧,从这儿能修得过去公路?”“要能接通到河对岸的路,我把姓都改嗒!”

    开完会回到家,王光国一身大汗,瘫在椅子上。

    “国娃子,认准的事就要坚持,修路,咱家带头出钱!”那夜,王从新父子促膝长谈。“做一件事,结果无非成功或失败,失败一次,吸取教训,再接着做。这样不断努力,就算这辈人修不通,下辈人一定能修通!”

    被王光国的坚毅打动,村民们终于在申请书上按下红手印、签上名字。

    腊月初九,100多个村民打响了“移山”开路第一炮。


  石头再硬,也硬不过人的骨头


    王光国把自家猪仔卖了,捐了3000元。

    张九国把耕牛卖了,捐出1000多元;特困户王再雄卖年猪、打松子,凑够了1000元;“留守老人”刘太白,将卖背篓得来的仅有的20元捐出来……

    王光国和几个小组长,事事做在前头。天刚亮,便从家里出发,走几公里山路赶到工地,天黑时最后一个离开。

    就在大家群情激昂的时候,一场意外从天而降。

    2007年3月18日中午,“轰隆”一声巨响,打破了山谷的寂静。

    正在旁边小憩的王光国和40多名村民,眼睁睁地看着突然裂开的驳岸,山呼海啸般地滑向深谷。

    辛辛苦苦两年的成果,顷刻毁于一旦。大家都惊呆了,个个眼里含泪、捶胸顿足。

    许久许久,王光国噙着泪,站起来:“只要人不垮,路垮了还能再修起来!”

    随后,王光国带领村民,默默地拿起钢钎、羊角锄、扁锄,在垮塌驳岸上方的林子里,挖了一条便道。用两块木板制成警示牌,立在了便道两头。“表面很镇定,其实心里也没底!”追忆往事,王光国并不掩饰当时的迷茫。

    修路暂时停了下来。可是,每次路过塌方的地方,王光国总要停下脚步,或仔细打量线路,或用手摸摸风钻留下的痕迹。“路不修了,你就是店子坪的罪人!”几个月后的一个傍晚,王从新和王光国蹲在墙根,一谈又是几小时。

    那晚,月亮很圆,王光国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石头再硬,硬不过人的骨头。”第二天清早,鸡刚打鸣,王光国就爬起来,挨家挨户做工作。

    不久,陆续有人回到工地。

    2010年底,新的驳岸筑起来了,路修到了谷底。

    也在这一年,王光国“愚公移山”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感动了社会各界,各种捐赠纷至沓来,架设店子坪大桥的规划获立项。

    2013年,桥通、路通,前后历时8年!


  更远的路,在脚下延伸


    路修通了,王光国也出了名,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村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国娃子啊,千万不能忘本,路通了,还要让村民的荷包鼓起来!”“你现在是全国人大代表,不能只琢磨店子坪的事!”

    荣誉越来越多,父亲的叮咛越来越勤。

    这两年,王光国全国各地跑市场,引进德鑫农业公司,引导农民规模种植猕猴桃;结对江苏山泉村,建起现代化的幼儿园,把土豆、猪肉卖到了江浙;争取项目资金,水泥路通到了每一户家门口。

    “山区要想脱贫致富,最大的出路是修路”,每年全国人大会议上,王光国的建议总是离不开修路。

    2014年,王光国和高敬佩、杨琴等湖北团代表一起,再次提交“推动鹤峰高速公路建设”建议。“鹤峰不少村的情形,跟店子坪没有通路前一样。”

    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王光国也有一股“愚公”的劲儿。

    这年4月,王光国赴京领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奖时,再次找到相关部门负责人。

    “鹤峰是湖北唯一没有通高速公路的县,恳请支持!”

    “这条高速必经宣恩七姊妹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根据规定,自然保护区不能修建高速”。

    “高速通了,对宣恩经济也是个带动啊!”

    “我们跟环保部会商后,再想办法吧!”

    回到店子坪一个月后,王光国得知,省环保厅邀请专家实地论证,研究调整自然保护区范围。

    2015年年底,鹤峰至来凤的高速公路动工。听说这个消息的那天,王光国特意让妻子加了菜,跟父亲在家畅饮。

    “自己努力了,天都会帮你!”王从新拍着王光国的肩膀,道出心里话。

    “不可能的事,做了就有可能,不做永远不可能!”王光国给父亲加满酒,一饮而尽。

    土家吊锅下,火越烧越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