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花园城市扮靓“神韵随州”
  • 发布时间:2022-09-21 10:0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随城“一河两岸”风光


城市是现代社会人类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把建设花园城市作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行动路径和全民共建共享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精心规划 塑造花园城市形态特质
  

科学规划是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引领。
  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这一遵循,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推动形成分工合理、设施完备、功能互补、特色凸显的花园城市空间形态布局。
  科学编制《随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年)》,提出随州城市规划建设“立足于独特的山水和历史文化资源,构筑独特的城市风貌,展现‘山水绿城、鄂北明珠’城市形象。”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依托“两山七水”生态骨架,完善“一主一副、两屏三区”的空间总体布局,塑造花园城市形态。
  打造“布局合理、生态宜居”的花园城市建设示范,我市科学精准划定“三区三线”,对市域进行生态分区,指导“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筑牢鄂北生态屏障。
  路网是城市的骨架和发展的跑道。过去十年,我市合理规划城市路网建设,对外桥接汉襄、融通鄂豫,汉十高铁建成通车、随信高速启动建设。对内畅通循环,316国道随州城区段东移拉开城市框架,缓解过境交通压力,站前大道、浪河至何店一级公路等道路连城接乡,推进曾都区和随县同城化发展,为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传承特质文化,彰显城市魅力。我市把文化自信贯穿花园城市建设全过程,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打造展现文化自信、彰显文化魅力的文化聚集带。编制曾随文化走廊概念规划,加快中国随州礼乐之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持续办好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启动建设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进草甸子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精美呈现“神韵随州、一见钟情”城市文旅品牌。
  

精致建设 彰显城市之美生活之便
  

初秋时节,随城文化公园、“一河两岸”风光带,一簇簇盛放的紫薇花装点着城市之美。
  春有樱、夏有荷、秋有桂、冬有梅,随州城市公园四季有花,沁人心脾。
  十八大以来,我市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持续在生态建设、环境治理、功能完善等方面下功夫。
  大力植绿、护绿、爱绿。十年来,城区文化公园、白云湖健康公园、漂水湿地公园等先后建成开放,建成城市公园10余处,城市绿地率达到3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
  细微之处见精神。中心城区涢水一桥改扩建、白云大道拓宽工程(白云公园段)等项目实施中,规划方案反复推敲,建设工程“为树让路”、留住城市记忆成为佳话。
  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一项项荣誉是随州建设花园城市的最好注脚。
  塑造“一河两岸”主轴蓝绿空间,传承“玉带穿绕、湖山相映”城市意象。2020年,我市启动白云湖水环境提升工程。清淤后的白云湖,水环境状况有效得到改善;提档升级后的“一河两岸”风光带,景观层次更加丰富,文化元素充分彰显,配套设施优化完善。
  补齐短板弱项。我市坚决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部署,开展城市绿色发展行动。“绿满随州”行动圆满收官,精准灭荒“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中心城区建成区内14条黑臭水体全部治理完成,白云湖城区段沿线82个排污口全部封堵截流,全市5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37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重塑“清水绕城”老城记忆。2014年,市政府启动东护城河治理工程建设。示范段、推进段、市场段、延伸段建设“一锤接着一锤敲”。2020年治理工程收官后,又顺势启动㵐水梁家桥水生态连通工程建设。今年元旦前,梁家桥水生态连通工程成功通水,汩汩清水润漾“琵琶古城”。
  公共设施提档升级更加便民。过去十年,季梁学校、五丰学校、编钟中学、市中心医院文帝院区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完工,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城市综合体相继建成,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综合体、市中医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城市服务功能不断拓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展到80.3平方公里。
  

精细管理 品质城市点亮美好生活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过去十年,我市坚持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有力抓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为载体,以绣花功夫扮靓城市,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市民素养,让“神韵随州”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小窗口”折射“大变化”。城区农贸市场连着千家万户,是彰显城市文明、卫生的重要窗口。2016年,我市对中心城区五眼桥、鹿鹤、东兴三个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档升级。各农贸市场对照“创文”“创卫”标准,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落实落细管理举措,擦亮城市文明这面“镜子”。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民生福祉。我市把老旧小区的改造规划与解危解困、城市品质提升等统筹结合,与“创文”“创卫”有机联动,推动小区内外配套和环境面貌整体提升。2019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启动老旧小区改造433个,涉及楼栋2500余栋5.4万余户。
  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我市以提升物业管理全覆盖为突破口,把创建“红色物业”作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全市1056个城市住宅小区实现“红色物业”覆盖率、小区党组织覆盖率、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三个100%”。
  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大比武”,充分发动引导群众参与“共同缔造”。全市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擦亮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构建美丽城市凝聚成点、美丽乡镇串联连线、美丽乡村联动成片、人与自然共生一体的花园城市体系。
  数字赋能品质城市建设。2019年底,随州智慧停车项目建成运营,运用数字技术,通过有偿服务方式,对有限的城市公共资源进行有效调节,让交通出行更加高效顺畅有序。
  精细化做好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等工作。近年来,我市还建设完成随州市“智慧工地”专业管理平台、随州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随州市城建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城管智慧化平台等智慧系统平台,城市建设管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随州是我家,创建靠大家”“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全市各地结合实际持续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创建活动,加强文明养成教育,共同为“神韵随州”增光添色。
  未来,随着花园城市建设深入推进,随州将更加灵动璀璨夺目、宜居宜业宜游。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