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璀璨绽放的随县“兰花经济”
  • 发布时间:2024-04-17 08:37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近日,随县第五届兰花文化旅游博览会如约在神农兰花博览园(以下简称“兰博园”)举行,5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兰友和国际友人前来参展交流,兰花交易额达3亿元。
  在兰博园蕙香堂的智能化种养大棚内,入口处的架子上兰草所剩无几,其中一处只剩下“丝斑素心”的小招牌。“今年兰花行情很好,从开年到现在,我们园子里的交易额近千万元。”园主邓清军忙得不可开交,还不忘向进棚交流学习的兰友推介他与山东国兰堂园艺有限公司共同选培的新品种“国色天香”。
  “国色天香”兼具花荷形、复色、素心、叶形优美、丝斑艺金黄靓丽的特点,一花入室、满屋生香,目前仅200余株,深受山东兰友的青睐,山东国兰堂已订购100株。
  兰花市场供需关系是推动兰花品种从普通到精品、产业从粗放到专业转变的重要推手。
  随县兰花资源丰富,兰质优美,种类繁多,境内蕙兰存量占全国80%以上,野生兰草有120多种、1.8亿多株,其中珍稀品种20多种,享有“中国蕙兰之乡”的美誉,为世界(韩国、日本、中国)三大兰花产地之一。
  “野生兰草资源有限且珍稀,最好的保护就是加强品种培育与繁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随县兰草产业链链长邓华说道。自上世纪80年代,随县蕙兰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吸引了大批兰农专门从事种植和研究,为如今现代化规模化种植生产奠定了基础。
  随县兰花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得到跨越式发展,先后成立了随县兰花协会和兰花产业链,组建了全县兰花产业发展办公室,助力兰花产业做大做强。从一方简陋小院到如今智能化温控大棚,随县兰花正向规模化、专业化迈进,精品种植和稀有品种研究与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强,兰花产业发展活力四射,带动了全县6万人从事兰花产业,从种植到选育、保育、销售、推广的产业链不断完善。
  在万和镇黄林树村精品兰园里,全自动温控系统为兰草生长提供24小时精准服务。该村秉持异草种植为主、兼顾奇花种植的经营理念,带动村民种植名贵兰花,精品兰入棚数量达1200余盆。
  万和镇兰花文化底蕴深厚。该镇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乡村合作公司为抓手,提档升级兰花种植基地,成立20个兰草种植合作社,着力打造264省道沿线“兰花走廊”,不断增强特色产业联农带农能力。目前,该镇已种植普通兰草约90万盆、精品兰草3万多盆,年收益达9000万元,带动5000多人就业增收。
  作为随县特色产业之一,兰花产业璀璨绽放,为随县乡村振兴添香增彩,注入了“蕙”活力。2023年,随县多个镇村创建乡村合作公司发展兰花产业,全县种植规模达到4000万盆,兰花种植1000盆以上的大户3000余户,专业合作社125个,年创产值20亿元,一条以共同缔造推动共同富裕的和美乡村发展之路稳健向远。
  “我们每年都会在春夏秋兰花病虫害高发期,加大对各地的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协会成员在兰花种植、选种、育种方面的领头作用,降低农户种植风险,提高兰花质量和效益。”随县兰花协会会长曹刚军介绍,“协会成立至今已发展成员300余人,是兰花产业发展中的生力军、土专家。”
  “从市场前景来看,兰花产业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多元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品牌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将加强兰花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加大兰花种植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促进兰花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一业强多业兴的共赢局面。”邓华说道。
  据悉,为进一步实现保护兰花种质资源、繁荣兰花经济、促进兰花产业发展目标,随县将建设兰花品种资源保护中心、兰花交易中心、随县兰草出口基地,大力开展兰花种质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与保育、外贸交流等工作,强化与韩国的合作交流,持续擦亮“中国蕙兰之乡”金字招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