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骆店镇东方村:养兔“蹦”出致富路
  •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罗皓月
打印

山路蜿蜒曲折,两旁树木郁郁葱葱。4月19日,车在山林里绕了一圈又一圈,停在了广水市德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肉兔养殖基地前。
  700多平方米的棚舍里,一排排兔笼整齐排列,每排兔笼被分隔成数个“小房间”(如图)。“兔司令”邓银银正挨个“房间”给肉兔们检查“身体”,丝毫不敢马虎大意。
  肉兔养殖基地位于骆店镇东方村。村庄位置偏僻,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过去产业发展缓慢。
  2021年11月,东方村村“两委”换届,号召村里能人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邓银银在外闯荡多年,做过早餐、卖过鸭脖,头脑灵活、经验丰富,当即响应号召,回乡创办合作社,准备“大干一场”。
  可发展什么产业呢?2022年初,邓银银、村干部、村民代表组成“考察团”,前往外地“取经”。
  在江西,“考察团”了解了鸵鸟、孔雀培育;在十堰、赤壁,“考察团”学习了野鸡饲养;在随州,“考察团”参观了蜈蚣养殖……
  “有的技术不成熟,有的销路受局限,有的专业性要求太高,不好带动村民参与。”邓银银一行人,一次次满载希望而去,一次次失望而归。
  2022年清明节前后,事情有了转机。
  彼时,“考察团”正在仙桃、枣阳参观肉兔养殖基地。“看到第一眼,我就觉得有希望了。”邓银银介绍,“相较于之前,肉兔养殖贴合村庄实际,可操作性强,更易上手。”
  随后,“考察团”又奔赴湖南、四川、河南等地,详细“打探”肉兔养殖“内部消息”。
  每到不同地方,邓银银等人都要住上几天,一点点搜集、拼凑信息。
  兔子该怎么喂?如何销?销往哪里?信息一点一点汇集,计划一步一步清晰。
  东方村位置偏——兔子刚好胆小喜静;山地多——正适合后期发展部分散养;无销售渠道——先卖宠物商后卖商贩……
  2022年4月,经过前期周密计划,肉兔养殖基地正式开工建设。
  为了不让“煮熟的兔子”蹦走,骆店镇一边派专人驻村,帮助流转土地,解决用电、资金等难题;一边指导东方村合作公司入股基地,双方携手闯市场。
  2022年底,养殖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基地占地4亩,先行喂养种兔200只。
  “当时很激动,没想到困难在后面等着呢。”邓银银介绍,“因天气寒冷,兔子们患了感冒,‘到家后’不吃不喝,精神萎靡。”
  邓银银急得到处找人请教,“问了饲料厂家、药商、个体养殖户,前前后后买了万把块的针剂和益生菌。”最终,这批兔子也只存活了50多只。
  为避免悲剧重演,邓银银下定决心,四处求学。枣阳、咸宁、红安、济源……邓银银把周边“跑了个遍”,慢慢掌握了养兔技巧。
  “原来,兔子患了小感冒无需过多干预,静养几日即可。”邓银银哭笑不得。
  在邓银银的悉心照料下,肉兔养殖渐渐步入正轨。“基地饲养的伊拉肉兔一窝能产14只。”邓银银介绍,每42天,基地就能出栏一批商品兔。邓银银会先联系宠物兔收购商,一批能卖300多只;剩下的兔子则继续饲养,由肉兔收购商上门收购。
  邓银银介绍,去年基地共有种兔600只。一年下来,肉兔存栏5000只、出栏5万只,销售收入达300万元,纯利润达80万元。
  产业发展红火,村民们也积极参与,通过“代养”增收致富。
  “乡亲们从基地拿走多少斤兔子,后期再还回同样重量的兔子就行。”邓银银介绍,“乡亲们可选择兔生兔继续繁殖,也可选择喂养一段时间后售卖,全由乡亲自己处理,利润也全归他们”。
  村民陈世红共代养了11只肉兔,共80多斤,后期繁育出了300多斤兔子。“35天满月后就能卖,按市场价格12元一斤算,我每个月可增收3000多元。”陈世红笑道。 
  截至目前,东方村共有10户农户参与代养,共代养100多只肉兔,每户每年可增收6000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准备再建3至5栋棚舍,届时肉兔每年出栏量可达到25万只左右。到时候我一个人可忙不过来了,需要请乡亲们来务工了。”遥望远方,山间林木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邓银银满是豪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