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兄弟”共闯“兴农路”
  • 发布时间:2023-05-12 09:01
  • 信息来源: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罗皓月
打印






 

   哥哥在山上开荒养鸡,弟弟在山下流转农田种粮。在随县洪山镇,有这么一对“文武兄弟”,兄弟俩齐心筑梦,在希望的田野上尽情挥洒青春,奏响了动人心弦的“奋进曲”。日前,记者来到洪山镇进行探访。

兵哥哥种树养鸡 荒山变“金山”
  1985年出生的谭武,2003年高中毕业后就光荣入了伍,守卫边疆义无反顾。10年前,谭武退役,打工还是创业,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抉择。
  彼时,随县的洪山鸡刚刚被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胆的他就作了一个决定,拿出自己的复员费,从事油茶种植、洪山鸡养殖,并创办了楚牛湘家庭农场。“楚代表着湖北,牛是我的属相,湘则是我妈妈的故乡,楚牛湘代表了我们一家人的团结奋斗。”
  然而,创业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养殖的时候,谭武对养殖技术一窍不通,一场雨、一个球虫病,鸡苗就成批成批地死掉。“为什么别人能成功,我不能呢?”在部队里锻炼的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谭武认真阅读养殖技术书籍,向兽医站医生请教,不断地改进养殖技术和方法,最终提高了鸡苗的成活率。
  可是,鸡一天天长大,饲料量也在增加,很快,谭武手上的钱花完了。“有一次耽误了喂鸡时间,鸡就将山上好多树皮都啄着吃完了。没办法,只能一家家银行找贷款,找亲戚朋友借钱。”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谭武感触颇多,“现在通过政府引导,银行主动与我们寻求合作,资金困扰解决了,干劲更足了!”
  在一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农场一步步发展壮大,春天有花、夏天有荫、秋天有果、冬天有鸡鸭,每年可出栏洪山鸡10000只以上、出售土鸡蛋30万只左右。
打工仔回乡种地 荒田变“良田”
  看着大哥在家乡开垦荒山、建房子、搞养殖,天天忙得不亦乐乎,在南方打工的弟弟谭文心动了。与家人商量后,2016年,谭文返乡流转了1000余亩农田,开始了“谭种田”的生涯。
  购置大型农机设备10余台套,参加农机、农技、县农广校的培训……曾是门外汉的谭文,逐渐学会了农田种植、机械操作、田间管理、肥料使用。
  然而,2017年9月中旬,随县遭遇了40来天的连阴雨,稻田里成熟的稻谷大面积倒伏,在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后长出了绿芽,到手的粮食烂在了田里。“那一年,直接经济损失就达80万元。父母天天操心,一个月就好像老了十来岁。”谭文自嘲道,当时由于天天着急,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头上长出了白头发,自己也成了“百万负翁”。
  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谭文不断改进农业种植技术和技巧,更新农业装备,实现了稻谷从育苗、整田、插秧、飞防植保、收割、仓储、秸秆回收等全过程的机械化作业,荒田变良田,大大减轻了作业强度,种田也更加轻松。
  2020年,谭文注册了抖音账号,通过短视频分享稻田的丰收、农人的喜乐,以及他所理解、所向往的生活:“做抖音不是为了带货,而是为了宣传农业,让大家看看庄稼人每天在干啥,看到一个更加精彩的乡村。”
兄弟俩齐心筑梦 田野焕生机
  “文武兄弟”在互帮互助中成长,也在相互比拼中进步。
  农场三个生产板块中,水稻占比最重,谭文也干得最来劲:“国家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我每年都参加,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积少成多。”
  “我们不仅仅为自己种田,更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洪山镇田种得最好、利润率最大、对周边农户最有带动力的新农人。”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赶考,谭文有种紧迫感。他明白,只有自己的田越种越好、事业越做越好,才能让“农门”外徘徊不前的人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2022年,他们提供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20000亩,直接服务农户和家庭农场超过500户。
  弟弟谭文忙着种田,哥哥谭武忙着经营,两人采取“公司+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养殖销售,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养殖洪山鸡,带动他们增加收入。
  凭借洪山鸡的良好口碑和诚信经营,农场与襄阳、武汉等多地酒店开展合作,提供洪山鸡、土鸡蛋,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谭武说,未来还将不断摸索洪山鸡的养殖技术和技巧,让林下经济更加有特色,让洪山鸡“飞”出湖北、飞向全国。
  兄弟俩表示,身处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通过勤劳双手,同样可以创造很多财富,希望在做农业的过程中,不断用新思维为农田注入新动力,也为产业兴旺插上“金色翅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