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文武兄弟”共闯“兴农路”
  • 发布时间:2023-05-12 09:0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罗皓月
打印






 

   哥哥在山上开荒养鸡,弟弟在山下流转农田种粮。在随县洪山镇,有这么一对“文武兄弟”,兄弟俩齐心筑梦,在希望的田野上尽情挥洒青春,奏响了动人心弦的“奋进曲”。日前,记者来到洪山镇进行探访。

兵哥哥种树养鸡 荒山变“金山”
  1985年出生的谭武,2003年高中毕业后就光荣入了伍,守卫边疆义无反顾。10年前,谭武退役,打工还是创业,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抉择。
  彼时,随县的洪山鸡刚刚被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胆的他就作了一个决定,拿出自己的复员费,从事油茶种植、洪山鸡养殖,并创办了楚牛湘家庭农场。“楚代表着湖北,牛是我的属相,湘则是我妈妈的故乡,楚牛湘代表了我们一家人的团结奋斗。”
  然而,创业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养殖的时候,谭武对养殖技术一窍不通,一场雨、一个球虫病,鸡苗就成批成批地死掉。“为什么别人能成功,我不能呢?”在部队里锻炼的不服输的劲头上来了,谭武认真阅读养殖技术书籍,向兽医站医生请教,不断地改进养殖技术和方法,最终提高了鸡苗的成活率。
  可是,鸡一天天长大,饲料量也在增加,很快,谭武手上的钱花完了。“有一次耽误了喂鸡时间,鸡就将山上好多树皮都啄着吃完了。没办法,只能一家家银行找贷款,找亲戚朋友借钱。”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谭武感触颇多,“现在通过政府引导,银行主动与我们寻求合作,资金困扰解决了,干劲更足了!”
  在一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农场一步步发展壮大,春天有花、夏天有荫、秋天有果、冬天有鸡鸭,每年可出栏洪山鸡10000只以上、出售土鸡蛋30万只左右。
打工仔回乡种地 荒田变“良田”
  看着大哥在家乡开垦荒山、建房子、搞养殖,天天忙得不亦乐乎,在南方打工的弟弟谭文心动了。与家人商量后,2016年,谭文返乡流转了1000余亩农田,开始了“谭种田”的生涯。
  购置大型农机设备10余台套,参加农机、农技、县农广校的培训……曾是门外汉的谭文,逐渐学会了农田种植、机械操作、田间管理、肥料使用。
  然而,2017年9月中旬,随县遭遇了40来天的连阴雨,稻田里成熟的稻谷大面积倒伏,在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后长出了绿芽,到手的粮食烂在了田里。“那一年,直接经济损失就达80万元。父母天天操心,一个月就好像老了十来岁。”谭文自嘲道,当时由于天天着急,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头上长出了白头发,自己也成了“百万负翁”。
  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谭文不断改进农业种植技术和技巧,更新农业装备,实现了稻谷从育苗、整田、插秧、飞防植保、收割、仓储、秸秆回收等全过程的机械化作业,荒田变良田,大大减轻了作业强度,种田也更加轻松。
  2020年,谭文注册了抖音账号,通过短视频分享稻田的丰收、农人的喜乐,以及他所理解、所向往的生活:“做抖音不是为了带货,而是为了宣传农业,让大家看看庄稼人每天在干啥,看到一个更加精彩的乡村。”
兄弟俩齐心筑梦 田野焕生机
  “文武兄弟”在互帮互助中成长,也在相互比拼中进步。
  农场三个生产板块中,水稻占比最重,谭文也干得最来劲:“国家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我每年都参加,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积少成多。”
  “我们不仅仅为自己种田,更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洪山镇田种得最好、利润率最大、对周边农户最有带动力的新农人。”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赶考,谭文有种紧迫感。他明白,只有自己的田越种越好、事业越做越好,才能让“农门”外徘徊不前的人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2022年,他们提供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20000亩,直接服务农户和家庭农场超过500户。
  弟弟谭文忙着种田,哥哥谭武忙着经营,两人采取“公司+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订单养殖销售,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养殖洪山鸡,带动他们增加收入。
  凭借洪山鸡的良好口碑和诚信经营,农场与襄阳、武汉等多地酒店开展合作,提供洪山鸡、土鸡蛋,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谭武说,未来还将不断摸索洪山鸡的养殖技术和技巧,让林下经济更加有特色,让洪山鸡“飞”出湖北、飞向全国。
  兄弟俩表示,身处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通过勤劳双手,同样可以创造很多财富,希望在做农业的过程中,不断用新思维为农田注入新动力,也为产业兴旺插上“金色翅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