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县三里岗镇助推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 发布时间:2023-05-11 09:36
  • 信息来源:随县三里岗镇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核心阅读

香菇产业是三里岗镇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以来,香菇产业集群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一季度香菇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5 %。香菇产业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质量进一步提升,效益进一步提高。

如今,三里岗镇香菇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家“万吨食用菌标准化示范镇”,香菇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湖北省初具规模的五个特色产业镇之一。产业链、数智链、供应链、加工链、销售链水平不断融合跃升,正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高质化方向阔步迈进。

一湾穿镇而过的均河、漳河水波光潋滟,流淌着三里岗人种植香菇由穷变富的记忆——

40多年前,湖北省第一朵由华农大教授杨新美利用段木种植的香菇在这里“破茧成蝶”,第一个中南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在这里建成,第一个在全国乡镇香菇出口创汇中夺冠。如今,这里崛起了数智香菇科研、生产、加工、出口创汇等国家级香菇产业集群,香菇老区焕发澎湃活力,2022年荣获随州市特色镇域“小老虎”美誉。

这里是湖北省“襄十随神”城市群重要一极。新时代新征程,因香菇产业而兴的三里岗镇,靠什么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日前我们走进三里岗镇,感受这座万吨级香菇重镇的新律动。

傍龙头企业——

借船出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谁能想象,三里岗镇从“一朵菇”到“一片菇”再到一个生态空间,背后是发展思路的迭代升级,成为中国香菇之乡。在以丘陵山地为主、农业资源禀赋并不优越的三里岗,渐渐实现基础设施、经营主体、科技投入的不断革新,香菇产业迈向规模化、专业化、智慧化、工业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2年香菇出口创汇3.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三里岗镇依托优势领域主导产业,傍龙头企业,培育新主体、新项目,开辟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当地称之为“裂变”。

2022年,三里岗镇新增规上香菇企业4家,总数达12家。“镇党委、镇政府充分发挥店小二的服务功能,牵手搭建村企共建“连心桥”,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村委会+农户的经营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名企带村、村企共建,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镇党委书记沈晓鹏说。

裕国股份有限公司是随州市食用菌行业领军企业,也是全国食用菌行业首家通过经核准出口商认定的企业,更是出口创汇大户。经镇党委、镇政府牵线搭桥,牵手吉祥寺村“乡村合作公司”。实行股份制,即:村集体占股60%;村民(包括村干部)占25%;裕国公司占股10%;镇合作公司占股5%。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占地60亩的数智化香菇种植大棚,带动122人就业。2022年,产干菇24万余斤,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公司以高出市场价5%委托乡村合作公司收购,总溢价54万元,按股分红。通过傍龙头企业,裂变转型,借船出海,解决了香菇种植、销售中梗阻,催生香菇产业发展新业态,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刘店村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香菇产业深加工代表企业、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运动员餐厅供应商、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企业——品源(随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牵手,以每斤3元的保底价,订单生产香菇酱配料线椒200亩,产值可达450多万元。

下一步,镇党委、镇政府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用好强企联农带农机制,为村、企搭建共建共享共赢合作平台,当好店小二,引导品源现代、长久菌业、红阳生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乡村合作公司深度合作,发展生产、加工、出口、旅游、商贸,形成更加紧密的联农带农共富机制。以此作为乡村振兴统筹的新载体、城乡融合的新动力,助推农民种香菇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村傍优势龙头企业,在创新领域和技术跃进中不断裂变,是三里岗镇香菇产业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基所在。村企在合作裂变中实现双赢的同时,让农村从‘单腿跳’变成了‘多路跑’!裂变也是转型,跨行业、跨领域催生香菇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三里岗镇党委书记沈晓鹏说。

重科研一一

靠核心技术赢得市场占有率

湖北长久菌业菌种生产车间,充满年代感的老梁柱,撑起一座菌种科研楼,刻录下三里岗香菇制种持续发展的印记。

发展香菇特色产业成败的关键在菌种,三里岗镇党委、镇政府利用长久菌业引进的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黄天骥为人才支撑,与华中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建立长期科研合作关系,购进现代化科研设备,建现代化的菌种和菌包生产线、设施化培养室、标准化贮藏室、规范化析测实验室、现代化香菇示范基地,建起了“随州市三里岗食用菌科研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香菇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试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香菇栽培新基质的开发试验”、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开发与菌渣循环利用技术研究”、湖北省重大专项“食用菌精细栽培智能化装备研发与应用”、“香菇新品种试验、示范与推广”、“随州地区香菇栽培菌株杂交新组合的开发”、“香菇栽培菌株保藏方法以及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等多个科研项目。

科研升级,培育香菇品牌名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的品牌信誉非常重要,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既要有高标准,又要每一步都脚踏实地”。三里岗镇以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加强品牌建设。以恒心办恒业,以品质树品牌,把握发展机遇,打造出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强、影响力大的优秀品牌,现已打造出“大洪山”、“楚风”、“财牌”、“银兆”、“永光”等香菇知名品牌,并通过了国家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标记保护认证,成功注册境外认证和商标,成为网销爆款。“大洪山”“三里岗”等食用菌商标品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功注册。

生产加科研,一企配一科研中心。“企业科研中心结合”这个三里岗镇的创新密码,正迈向“升级版”。当年企业“出题”,科研中心“作答”;如今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现已成功选育和示范推广了“久香秋7”、“秋香607”、“久香401”、“久香3号”、“申香1501”、“申香1504”“申香1513”等多个具有国家级自主知识产权的香菇新品种,其中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两个香菇新品种“久香秋7”和“秋香607”通过了湖北省品种认定,开创了湖北省认定香菇品种的新纪元,实现了随州香菇新品种认定零的突破,弯道超越,并成功注册了“久香”商标。

技术先行突破,应用随之破题:多个新品种投放市场,成为随州市唯一一家食用菌一级菌种生产供种资质企业,打造菌种行业领军科研中心。去年,销往全国18个省的26个县(市)8000多万袋菌种,创历史之最,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

“研发高科技菌种成果转化,我们的秘诀就是给科研人员装上市场应用的‘发动机’。”长久菌业董事长龚长久告诉笔者,通过将产品研发和市场应用挂钩,公司核心研发人员拥有新产品专利的使用权、分红收益权,“如今公司每年的销售额里,新产品贡献率都在37%以上。”

“菌种市场规模大,风险大,责任更大,事关菇农的收入,事关食用菌产业生死存亡,事关市场占有率。我们不搞花摹绣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高质量说话。前后摸索研发了10多年,为的就是解决菌种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瓶颈。使三里岗镇成了集菌种研发、菌种生产、菌种运用的省级基地。”公司总经理黄天骥说。

湖北红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原本经营香菇贸易,因市场受限,濒临破产。公司决策者走出国门进行市场调查,掌握了国外市场对调味品需求量极大的信息,立即组织科研人员利用优质香菇为原料,对香菇调味品的核心技术进行研发攻关,经过千百次的试验,成功破解了浸泡一清洗一秘煮一炒锅一杀菌一烘干一包装等核心技术难题,科学制定了香菇调味品无公害工艺生产流程,购买数智加工设备,产品投放东南亚国家市场后,备受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行走在红阳生态科态科技有限公司,这份“硬气”处处可见。紧盯核心技术、核心设备、核心原料、核心配料、核心制作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软件等攻关清单,红阳生态近年来先后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5项,获国家实用型专利1个,“硬核”成绩单背后,是红阳生态年研发投入比持续保持4.7%以上。“有投入就有回报,舍得舍得,不舍不得。今年,出口创汇1500万美金,5月后的国际订单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企业绝处逢生,重获勃勃生机,全年力争出口创汇5000万美金。”总经理杨天富信心满满地说。

数智化——

培育香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三里岗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中,秉持壮大实体经济,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以创新集聚发展新动能、打造竞争新优势;以实施技术改造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巩固提升全产业链优势;从引导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再到聚焦发展重点,集中力量推进香菇数智化转型,以大数据中心为基础,让数字赋能香菇生产、储藏、加工、销售、流通等全流程,由种菇拼人力,到种菇靠科技,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红利”助力三里岗镇香菇产业行稳致远。

走进吉祥寺村,“乡村合作公司”智能化香菇种植大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工具,为香菇产业注入澎湃动能。一座座现代化的香菇种植大棚,像一座座温室里,通过农业物联网系统控制菇棚的光照、湿度、通气和温度,使香菇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实现自动化控制、规模化种植,达到优质高产高效降成本,百万袋香菇由原来37人管理,降到2人管理,轻点鼠标,即可实时远程调控菇棚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一排排菇架,上下五层,满满整齐地安卧着养菌菇袋,像孕妇正在孕育新的生命,在这里养菌、产菇,菇棚管理风险降为零。每年可周转栽培香菇3-4季,相比传统栽培效率和利用率提高2-3倍,产量提高7%,花菇率达到98%,年栽培香菇100万袋,产香菇150万公斤。过去香菇论斤卖,如今优质香菇论朵卖。2021年智能化香菇种植大棚,为公司盈利27万元,为菇农创产值600万元。“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们从‘人工种香菇’起家,攀上了中国香菇第一村的台阶,而今采用数智化种菇,将大步跃入未来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勇说。

在栽培技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激活新要素、释放新动能。新集村在外打工的黄军夫妻,瞄准家乡的富硒资源,返乡种植数智富硒香菇11万袋,两个人干了13人的活。产量增长8%,斤价增长15%,是打工收入的3倍多。

如今人们追求绿色、环保、健康食品,成三里岗镇孜孜打造数智香菇产业的新动能,全镇建有数智大棚近百个,新增香菇出口创汇“小巨人”企业4家,总数达12家。

强链条一一

创新香菇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三里岗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香菇企业、园区、合作社、数字化加工等新产品新产业发展;建设现代生产、加工、物流体系,构建具有创新牵引能力、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成本竞争能力的产业链。向补链、延链、强链高质量方向奔跑!

环顾三里岗镇,几处产业聚集地,颇具意味。

镇东坐落着随县安达物流有限公司、香菇快递公司。“随县安达物流有限公司大院内,并行排列的二座保鲜库,总面积达15000 多立方米,库内2万多标箱香菇整齐码放,可储存100多万斤香菇保鲜,年最多销售香菇23000多吨。”公司总经理杨玉刚介绍说。

“截至2022年底,三里岗镇大力支持企业新建储藏量达1000立方以上的保鲜库,每新建1处争取国家补贴全部费用的30~50%,现已建成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20座。”镇党委书记沈晓鹏说。

香菇快递公司适应新业态,打造鲜菇块递品牌,旺季时,三里岗镇日产鲜菇800吨,如何保证这“鲜”味直达市民菜盘子,守牢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夜采晨送,“鲜”到市民餐桌,清晨5点,装进快递物流冷藏厢式货车到达鲜菇销售点。上午8点,就会出现在武汉超市,运往广州、深圳等地也只要10多个小时。让鲜菇销售又有了新路经、新名片。

镇南,裕国菇业、品源(随州)现代香菇种植基地“双星”闪耀,用这里香菇加工的香菇酱、罐头、酱油、饮料、即时休闲食品等,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成为香菇产品高地。

镇西有亿万年原石部落,呈现出鬼斧神工般的火山熔岩喀斯特地貌,岩石层叠,造型独特,妙趣横生。在这兴建民俗香菇体验馆,成为天然稀罕菇旅文化游打卡地。

镇北有年香菇出口千万美元以上的公司5个,和现代化香菇种植园。

镇中坐落着中南五省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年交易额15亿多元,最多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

从“一抹绿”到“一片林”再到一个生态空间,背后是发展思路的迭代升级。“三里岗镇将重点围绕进一步做优做强香菇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助力香菇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构建香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中国香菇第一镇’。三里岗镇镇长沈小丽说。

好生态兴产业也聚人才。近年来,在外打工多年,积累了资本和技术的三里岗人纷纷辞工回家创业。常安店村张伟夫妻在外打工多年,积累了一些资本,回乡后,利用家乡富硒栎木,建起了富硒香菇种植基地,年种香菇7万袋,产值100多万元,纯收入26万多元,是打工收入的2倍多,同时带动村民种菇100多万袋脱贫致富。吕兵打工归来后,兴办壮大三岗食品有限公司,还在外国设有销售分公司,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企业风生水起。正是这些企业和返乡创业的乡贤,构筑起香菇生产、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集群,使年产8000吨香菇,从卖原料,到卖产品,不滞销、不跌价、不愁卖。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我们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锚定奋斗目标,把握有利条件,坚定发展信心,敢于斗争,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秉持‘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抢抓发展机遇,把握战略主动,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打造国家级香菇强镇而不懈努力奋斗!”镇党委书记沈晓鹏说。(王磊 许为 石守京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