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大洪山:开展城乡环境整治 打造宜居大洪山
  • 发布时间:2023-03-22 10:51
  • 信息来源: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 编辑:大洪山风景名胜区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近年来,大洪山将城乡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重点围绕“四治一改”工作,创新保洁机制、抓好文明创建、突出文化传承,探索治理长效机制,促进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据了解,为深化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品质景区,大洪山景区以熊氏祠村和珍珠泉村为试点,在两个村内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工作人员每天早晚两次,通过“摇铃、上门、分类、投放”的工作模式,积极引导村民将垃圾进行“源头分”,做到了“沿路不见桶、垃圾不落地”。为提高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景区还设置垃圾分类超市,开展有害垃圾兑换礼品活动使垃圾分类工作在试点村内深入人心,实现了无桶、无箱、无池、无袋、无零散白色垃圾的“五无”目标。

为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在大洪山全面推行,景区还深化与湖北美龙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前期推行集镇环卫外包的基础上,将全区9个村的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实行整体外包投资200余万元提档升级大洪山垃圾中转站,大洪山城乡全域生活垃圾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大洪山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优良,素有“鄂中绿宝石”的美誉。在城乡环境整治工作中,大洪山深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先后实施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农村“五改工程”,打造“百里画廊”、农房改造、集镇提档升级等一批特色民生工程,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面貌,广泛开展“生态细胞”创建活动,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所辖1镇9村中已有1个国家级生态镇、4个省级生态村、5个市级生态村。一个个乡村环境整治工作示范点,将“一村一韵”的精品村串成线、连成片,将一颗颗散落的明珠串成一条璀璨的珠链,整合生态、旅游和文化优势,为灵秀大洪山添彩。

乡村美景入画来,幸福生活踏歌至。声势浩大的城乡环境整治行动,让大洪山风景区的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村头巷口绿树环绕,悠长村道清新整洁,“眼见为实”的变化得到群众的一致点赞和支持。如今,从环境改善中尝到甜头的大洪山人,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建设美丽乡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正逐渐变为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