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善战善谋爱百姓英名镌刻九口堰 ——寻访新四军第五师师长李先念的足迹
  • 发布时间:2021-03-13 09:48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李先念(1909-1992,湖北红安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开辟白兆山根据地,组建新四军第五师。
  解放战争时期,指挥中原突围战役,参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军区等的领导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职。 

烽火岁月,指挥战斗在随州


  李先念,这位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曾在随州市南部地区率部作战、建立赫赫战功。
  1940年6月,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李先念率主力部队,从安陆赵家棚地区出发,向随县南部山镇洛阳店挺进,计划占领九口堰,开辟随南白兆山根据地。
  当时控制洛阳店和九口堰地带的是安陆县国民兵团杨弼卿的地方武装。政治上摇摆不定的杨弼卿,此时带兵盘踞在洛阳店、孔家塆、九口堰,阻止挺进纵队西进。李先念派兵进攻,围而不歼,喊话晓以民族大义,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心双重施压,成功瓦解了杨弼卿部,扫除了西进的主要障碍,纵队上下欢欣鼓舞。随后,纵队乘胜收编严叔端,平定洛阳店。
  罗山寺一仗中,李先念嘱咐,军事、政治两手都用,国民兵团的士兵和下级军官有兵油子,也有穷人,只要他们愿意打鬼子,人、枪我们都要。
  1941年4月,以豫鄂挺进纵队为基础,新四军第五师在九口堰正式建军,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随后,新四军第五师各部投入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的系列战斗中。
  1942年6月,李先念指挥圣场反击战,后率主力部队向鄂东大悟山战略转移。1945年4月,李先念亲率纵队主力从大悟山赶至鄂中,一举歼灭盘踞随南的别动军,收复了随南白兆山根据地。
  3月9日,走进位于曾都区洛阳镇的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纪念园,精心展陈的图文史料,记录着新四军第五师在随南的烽火岁月。 
   

军民连心,共同奋战胜亲人


  在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进军随南洛阳店前,百姓避兵如避瘟疫。但很快,乡亲们发现这支军队不仅不惊扰百姓,还为群众挑水扫地,修盖房屋。就连纵队司令员李先念,也和百姓亲如一家。
  插秧季节,农民方中高在耕田时脚被划破,流血不止。李先念见状立即叫警卫员扶他去部队医疗所包扎,自己则卷起裤管下到田里帮着平整田地。乡亲塞给他4个咸鸭蛋,他风趣地说:“我不能特殊啊,但可以和乡亲们一样,接受一个,入乡随俗嘛!”说得大家都笑了。
  随南作战部队的给养来自当地百姓。为了减轻乡亲们负担,新
  四军第五师利用战斗间隙开荒种菜,遇到打仗就把菜地交给乡亲们管理,还分片包干帮群众做农活。李先念自己在九口堰挖地种菜,极大地激发了军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随南期间,李先念广泛开展群众工作。随南地方武装曾多次成排成连转入新四军第五师。不到一年,当地1900多名青壮年参加政府和军队工作。
  1941年,随南因严重旱灾粮食歉收。当地百姓宁可自己吃糠咽菜,也想方设法为部队募粮借粮。1945年4月,在收复随南白兆山根据地的动员大会上,李先念动情地说:“我们是随南的儿女,我们一定要打回去!”
  “李师长,爱百姓,木活农活都能干;善用兵,巧计算,敌顽闻风吓破胆。”这首当年传颂的歌谣在随南至今广为流传。 

牵挂随州,红色基因永传承


  在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革命纪念馆广场上,李先念的铜像巍然屹立,深情地凝望着这片随南大地。这里,有他深深牵挂的随南乡亲。
  1979年,国家重要领导人李先念来到随州,详细询问随南人民生活情况,强调要把随南建设好。1984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为九口堰革命旧址纪念馆亲笔题写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的匾额。
  1987年6月,李先念主席委托夫人林佳楣来到随南九口堰,慰问根据地人民。2009年清明节,林佳楣和原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主任任质斌的夫人胡志学等,再次来到九口堰。
  2013年10月、2016年6月,李先念主席的女婿、解放军高级将领刘亚洲先后两次来到九口堰,关切老区人民的生活,缅怀新四军第五师的战斗历程和伟大功绩。2016年7月,刘亚洲向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捐资2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