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加快转型升级 壮大特色产业 ——三论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
  • 发布时间:2023-08-23 09:2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罗皓月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神农风
    加快转型升级,壮大特色产业,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州做实基础、做强品牌,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迫切需要。
    “要全面放大基础优势,内外兼修壮大特色产业,持续提升产业支撑力、竞争力。”市委五届七次全会聚焦随州发展基础不牢、产业支撑不够、特色品牌不响的发展短板,科学谋定了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加快专汽、农产品加工、文旅三大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更具竞争力和支撑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专汽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叫响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品牌。要紧盯新能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对接“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实施“1335”转型升级方案,建设全国新能化智能化商用车生产基地。推动上装底盘一体化集成,紧盯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三条技术路线,主攻上装升级、底盘换电、智慧赋能三大关口,突出环卫、危化品、应急、文旅、物流等五类特色专汽产品;用好湖北省专汽研究院、随州武汉理工工研院、清华工研院等科研机构和新楚风、杭州时代电动等企业研发平台,加强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等关键技术研发;推进斯诺负极材料、犇星电解液等项目落地,加快形成锂电池关键组件链式布局,完善氢能装备产业链,建设省级氢能产业示范区。
    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链式升级,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要紧盯做好“土特产”文章,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食用菌、粮油、畜禽、果蔬、茶药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巩固放大农产品品牌和出口优势。以业态升级提升价值链,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提升“两香一油”等品牌影响力;以集群发展优化生态链,招引产业链头部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龙头企业、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以内外循环畅通供应链,持续开展“两抓一促”专项行动,引导出口企业量质并进;以农商协作巩固利益链,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完善龙头带动、校企合作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乡村合作公司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共建利益共同体。
    赋能文旅产业新业态发展,建设更具吸引力的文旅名城。要以文彰旅、以旅兴产,做好“旅游+”“+旅游”文章,打造炎帝故里、大洪山、桐柏山、银杏谷、月光海等重点旅游片区,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以文聚神,彰显“信义由礼、乐合来仪”文化内核,做实曾随文化“保护、传承、提炼、彰显”基础工作,加快炎帝故里景区、市博物馆和曾侯乙墓景区联合创建5A级景区;以文塑旅,实施“流量扶持计划”激活文旅经济,推进文化和旅游宣传推介,增加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化文旅服务能力水平;以旅促产,推动“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民宿、康养产业等农文旅融合业态,推动旅游与软体材料、专汽装备、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耦合,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产业兴则随州兴,产业强则随州强。我们要以强烈的答卷意识、争先精神,加快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