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解读单位
随州市农业农村局
解读类型
部门解读
解读方式
文字方式
主题词
防止;耕地“非粮化”
发布日期
2021-03-31
信息来源
随州市农业农村局
编辑
杨文明
审核
杨文明
《随州市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政策解读

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于2021年3月29日印发《随州市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根据相关要求,现对《通知》做如下解读:

一、出台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趋于合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支撑。与此同时,部分地区也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还有一些耕地撂荒情况等,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为解决以上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21〕4号),为全面落实文件精神,切实防止我市耕地“非粮化”,确保全市粮食安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方案》主要内容

我市的《工作方案》在严格落实国办《意见》和省政府《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作了适当调整。《实施意见》共十二条内容,分别是:开展耕地“非粮化”专项清理整改、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执行耕地利用优先序、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撂荒地利用、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落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提升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抓好优质粮食生产、强化组织领导、日常监管和监督考核。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切实防止耕地“非粮化”。明确开展耕地“非粮化”专项清理整改范围和时间要求,按照县级整改,市级验收的要求抓紧落实。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建立健全工商资本流转土地资格审查和项目审核制度,加强土地流转事中事后监管,执行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

二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确保在“十四五”期间,全市建设高标准农田达80万亩。抓好撂荒地利用,摸清撂荒耕地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动员农户复种、村集体代耕代种、托管服务等形式,坚决遏制住耕地“非粮化”增量。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大力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增加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示范力度,推动我市粮食作物生产迈向全面全程机械化。

三是提高种粮科学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落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聚焦粮食面积和产量“双稳定”目标,确保完成全市年度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1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29亿斤以上的目标任务。提升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构建覆盖粮食生产全过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种粮规模效益。抓好优质粮食生产。持续扩大“随州香稻”种植规模,不断推动全市稻米产业向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随州大米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确保全市优质稻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其中 “随州香稻”60万亩。

四是强化综合保障,切实推动落实。强化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强对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的宣传。强化日常监管。建立常态化监管和执法检查机制。开展耕地种粮情况监测,建立耕地“非粮化”情况通报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将防止耕地“非粮化”作为乡村振兴、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