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1056632/2021-10004
主题分类
宏观经济
发布日期
2021-02-22
发文字号
随政发〔2021〕2号
效力状态
有效
编辑
张春燕
审核
杨文明
发布机构
随州市政府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关于培育镇域“小老虎”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随州高新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实现县域经济强劲崛起、镇域经济多点发力,培育更多拱卫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加快构筑“众星拱月”发展矩阵,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培育镇域“小老虎”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镇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市镇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正在兴起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聚集度较高、有效促进就业和居民收入提高的重点镇、特色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全省百强镇相比,我市镇域经济发展还存在规模不大、层次较低、水平不高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镇域经济的责任感、使命感,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通过培育一批镇域“小老虎”,引领和带动全市镇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构建产业集聚集约、特色优势明显、促进增加就业、支撑富民强镇的镇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深入推进经济强镇(街道)和特色镇建设为抓手,按照“分类管理、特色推进、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产业发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活力迸发,在全省具有区域影响力、发展引领力、特色吸引力、辐射带动力、创新驱动力的镇域“小老虎”,打造“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玲珑小市”,为加快形成“桥接汉襄、融通鄂豫、众星拱月”的联动发展新局面,奋力打造全省特色增长极,建设“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谋划、科学布局。在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框架内,依据城镇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科学进行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确立发展目标,突出发展重点,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理念,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先进制造、文旅融合等类型的镇域“小老虎”。

坚持分类推进、重点突破。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因地制宜,科学选择符合城镇实际的产业类型和发展模式,培育打造各具特色的镇域“小老虎”。在城镇化重点发展区,打造一批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为支撑,成为拱卫城市和县城发展的经济强镇(街道);在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打造一批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为主导,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和新型绿色发展的特色镇。

坚持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按照“镇创建、县主导、市考核”的推进工作理念,在县(市、区)申报的基础上,择优培育12个镇域“小老虎”(其中:5个经济强镇、2个经济强街、5个特色镇,以下简称“小老虎”镇),每年年底进行考核,对连续2年考核中位居末位的“小老虎”镇予以调整,激励各镇争先进位、竞相发展。

(三)发展目标

经过5年努力,全市镇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基础设施显著提升,社会事业显著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2025年,支持一批“小老虎”镇,瞄准全国、全省先进水平,建成“经济发达、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城镇,有5个左右的“小老虎”镇进入全省百强镇,力争经济基础好、产业结构优、发展潜力大的“小老虎”镇率先挺进全省十强镇和全国百强镇。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推动项目建设。市、县(市、区)两级要把大力支持“小老虎”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培育镇域“小老虎”的重中之重,引导大项目、大企业向“小老虎”镇布局,培育形成一批能够拉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大项目、大企业。发改、财政、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招商等部门要靠前服务,强化项目建设和企业落地要素保障工作。各“小老虎”镇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增强配套服务水平,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二)做强产业发展平台,强化产镇融合。市、县(市、区)两级要大力支持“小老虎”镇根据城镇功能定位,立足资源区位优势,按照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求,引导优势主导产业项目向集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建成一批先进制造强镇、现代农业大镇、文化旅游名镇。各“小老虎”镇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依托镇驻地、国省道、主要干道,引导企业、社区及社会力量建设标准厂房、配套设施,创建一批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孵化园和返乡创业示范园等特色产业集聚区,为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群众创业搭建新平台,加快推进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发展,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

(三)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增强城镇功能。市、县(市、区)两级要大力支持“小老虎”镇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打造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重点打通“小老虎”镇与高速公路、普通国道省道和重要交通枢纽的连接,完善与县城、周边城市及城镇的交通体系,优化镇域内部路网结构和交通组织,完善农村客运和物流配送体系。各“小老虎”镇要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公路由“村村通”向“村内通”“网络化”延伸工程;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升级工程,重点抓好高标准集中连片供水,逐步实现镇村供水同源、同质;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步伐,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要,逐步实现同网、同价;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推广智慧广电、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等新型基础设施。

(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进民生福祉。市、县(市、区)两级要大力支持“小老虎”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大对“小老虎”镇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建设和完善一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各“小老虎”镇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有形市场和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转移就业培训制度,引导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建立镇、村(社区)两级劳动保障平台,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服务能力较强的镇卫生院参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县域医疗分中心;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托育设施、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综合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等多样化、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和群众娱乐休闲场所;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五)加强环境风貌建设,打造美丽城镇。市、县(市、区)两级要大力支持“小老虎”镇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镇风镇貌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打造有品质、有神韵的“小老虎”镇。各“小老虎”镇要加快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在集镇周边因地制宜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农业主题公园,合理布局建成区内的公共绿地;开展集镇整体风貌设计,加强风貌建设管控,整治违搭乱建现象,重点抓好进出通道、车站、广场等公共空间、重要节点的景观打造,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精品;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巩固和拓展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果。

(六)提高镇域治理水平,释放基层活力。市、县(市、区)两级要大力支持“小老虎”镇积极探索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镇域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各“小老虎”镇要坚持党建引领,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实施大联动、微治理,全面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和治理效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促进镇村综合治理数字化;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合理配置与镇域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的综合执法力量,加强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四、政策支持

(一)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强化建设用地保障。坚持规划先导、全域统筹,建立市、县、镇三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市、县两级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对“小老虎”镇要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预留足够的弹性发展空间,重点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库。实行增量供给与存量挖潜相结合的供地、用地政策,对省下达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向“小老虎”镇倾斜,优先安排;对通过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措施置换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周转指标扣除农民安置用地以外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保障“小老虎”镇用地需求。支持对“小老虎”镇的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冷链物流等项目实行“点状供地”。

(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扩权赋能。按照依法依规、权责相称、能放尽放的原则,将“小老虎”镇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审批服务执法权限做到“应放则放、能放尽放”。创新机构设置,支持“小老虎”镇在规定的编制总数范围内,综合设置党政机构,因地制宜设置特色机构,除党中央明确要求实行派驻体制的机构外,县(市、区)各部门设在“小老虎”镇的机构原则上下放重点镇实行属地管理。建立健全“小老虎”镇权责清单和事权准入制度,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内容。厘清县(市、区)、镇职责边界,县(市、区)各部门不得随意将承担的工作职责转移给“小老虎”镇,确需下放或委托的,要充分听取基层意见并按程序报批。

(三)深化财政和投融资制度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县(市、区)本级与“小老虎”镇的财政体制,建立激励“小老虎”镇发展的财政奖补机制,合理划分县(市、区)本级与“小老虎”镇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责任,对“小老虎”镇在财力分配上要重点倾斜,构建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统筹整合涉农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县(市、区)要充分统筹整合中央和省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等涉农财政资金,加大对“小老虎”镇的倾斜力度;建立财政超收激励机制,对“小老虎”镇5年内新增税收县级留成部分按不低于70%比例返还,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教育附加费、行政事业性收费县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市、县(市、区)两级财政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对“小老虎”镇实行考核激励。引导项目资金向“小老虎”镇倾斜,在申报政府债券项目时给予支持,每年对每个“小老虎”镇安排1个以上的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外贸出口、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化、旅游发展等产业发展政策资金上,对“小老虎”镇给予倾斜支持。拓宽投资融资渠道,探索将县域金融工程向“小老虎”镇延伸,引导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加大对“小老虎”镇的资金倾斜支持,满足“小老虎”镇镇域内经济主体、产业项目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提升对“小老虎”镇镇域内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各“小老虎”镇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鼓励和引导各类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或直接投资兴业、创办领办开发项目、承包经营公共服务设施。

(四)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夯实镇域发展基础。在人员编制上给予“小老虎”镇重点倾斜,鼓励从上往下跨层级调剂行政和事业编制。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实行“县招镇用”“县管校用”。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选派优秀人才到“小老虎”镇挂职锻炼。建立健全“小老虎”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素质。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服务,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完成确权的基础上,允许在“小老虎”镇有合法稳定职业或住所的农民在落户的同时继续保留在农村的原有各项合法权益。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培育镇域“小老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小老虎”镇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定期研究部署工作,协调解决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负责综合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各县(市、区)要建立培育镇域“小老虎”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参照市里成立领导小组,出台具体推进工作方案。

(二)落实部门责任。市、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立足本职,从大局出发,全力支持“小老虎”镇经济社会发展。涉及权力下放的部门单位要主动与“小老虎”镇对接,签订授权委托协议书。组织部门负责指导县(市、区)积极稳妥做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部门负责指导做好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制订、修编。财政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支持“小老虎”镇财税体制改革意见及奖补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统计部门负责针对经济强镇、经济强街、特色镇,科学设置考核统计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做好相关考核统计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指导“小老虎”镇制定土地综合整理、开发复垦项目实施。

(三)强化督导检查。将“小老虎”镇经济社会发展质效纳入对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履职尽责考核范畴。市培育镇域“小老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采取召开专题调度会、现场观摩会、工作推进会、组织县(市、区)互评等形式,加强对“小老虎”镇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日常督促检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采取专项督查的形式,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扩权强镇、规划修编、资金和项目支持的具体措施。

(四)健全评价体系。建立“小老虎”镇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激励和考核评价体系。从2021年起,每年由市培育镇域“小老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小老虎”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考评,分类确定排名次序。对经济强镇和特色镇考核中位居前3名、经济强街考核中位居第1名的“小老虎”镇,由市、县(市、区)财政分别给予资金奖补;对连续2年在经济强镇和特色镇考核中位居前3名、经济强街考核中位居第1名的“小老虎”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同等条件下按程序优先选拔重用。对经济强镇、经济强街、特色镇当年考核中位居末位的“小老虎”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给予通报批评,连续2年位居末位的“小老虎”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给予诫勉谈话。同时,继续开展镇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全市通报公布,对进位明显的3个镇(街道),由市、县(市、区)财政分别给予资金奖补。

各级各部门要以积极主动姿态、开拓创新精神、求真务实作风,扎实推进镇域“小老虎”培育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打造“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1年2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