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随州市2015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43.5亿元,较上年相比增长9.19%,全年实现增加值362.01亿元,增长9.3%,全省位列第四名。在整体经济下行趋势的大环境下,保住了工业经济的稳增长,成绩是可喜的,总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区域协调发展。从增加值来看,曾都区域、随县、广水市实现累计增加值分别为133.76亿元、113.74亿元、114.51亿元,三个区域增加值比例36.95:31.42:31.63,各区域均衡发展,较上年的41.25:28.26:30.58,比例更加均衡。从增加值增速来看,曾都区域、随县、广水市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速依次为7.2%、11.9%、9.3%。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广水与全市持平,随县高于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曾都区域低于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两龙头、四支柱”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共实现增加值337.56亿元,增长8.5%。其中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95.78亿元,增长9.0%,汽车机械实现增加值83.96亿元,增长5.0%,冶金建材实现增加值72.09亿元,增长8.8%,医药化工实现增加值46.47亿元,增长13.6%,电子信息实现增加值11.76亿元,增长16.8%。在六大产业中,食品工业总量最大,占六大产业总量的28%,其增幅高出六大产业增幅的0.5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增速最快,占六大板块总量的4.0%,较上年占比增加0.3个百分点,占比逐年增加。
重点产业 | 2015年增加值 | 增速 |
六大产业板块增加值 | 337.56 | 8.5 |
#汽车机械 | 83.96 | 5.0 |
食品工业 | 95.78 | 9.0 |
冶金建材 | 72.09 | 8.8 |
纺织服装 | 27.49 | 6.2 |
医药化工 | 46.47 | 13.6 |
电子信息 | 11.76 | 16.8 |
表1:六大产业板块累计增加值及增速
图1:六大板块产业占比
(三)区域产业特色显著,走差异化发展战略。随县的农产品加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5.93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比重32.8%,占随县全县增加值的40.4%。随县石材全年实现增加值9.2亿元,占全市石材行业比重64.7%。占随县全县增加值的8.1%。广水通用设备制造业全年实现增加值8.96亿元,占全市通用设备制造业比重78.6%。占广水全市增加值的7.8%。曾都区域汽车制造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1.79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比重85.3%,占曾都区全区增加值的31.3%。
(四)战新企业发展迅速,工业经济提质增效。随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15家,增长62.0%。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共实现增加值91.46亿元,同比增长16.79%,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49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加值增长3.7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44.17%,为全市工业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规模上来看,全市战新企业全年实现的增加值仅占全市规上企业增加值总量的8.65%,总量不大,但是从增量上来看,战新企业对全市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高,说明战新企业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是经济转型期走在前列的企业。
(五)产销率全省第一。2015年1-12月随州716家企业,工业总产值1343.5亿元,销售产值1339.75亿元,产销率99.72%,全省第一。累计销售产值大于等于工业总产值的共269家。其中:销售产值等于工业总产值的企业一共249家。原因是企业以销定产,特别是纺织企业,尤其是出口的外贸企业,根据订单量确定生产产品的数量,例如随州市锦衣坊服饰有限公司,1-12月该企业生产24830千元,销售产值也为24830千元,随州市富盛纺织有限公司,1-12月该企业生产71812千元,销售产值也为71812千元。同时还有以风能发电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华润新能源(随州)风能有限公司、华润新能源(随州凤鸣)风能有限公司,生产多少销售多少,不存在库存。
二、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下滑。随州市2015年全年累计工业出口交货值为117.88亿元时,下降5.0%。出口巨幅下降的行业主要是汽车制造业,全年累计工业出口交货值为8.18亿元,下降35.4%。出口总量最大的行业农产品加工业,全年累计工业出口交货值为90.0亿元,下降3.6%。其中蔬菜加工(主要是食用菌),蔬菜加工行业全年累计工业出口交货值为63.71亿元,下降10.0%。
(二)制造业用电量大幅下降。随州市全年累计工业用电量为173291.05万千瓦时,下降3.06 %,采矿业全年工业累计用电量累计为59267.21万千瓦时,增长12.9 %,制造业全年工业累计用电量累计为85799.88万千瓦时,下降14.3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全年工业累计用电量累计为28223.95万千瓦时,增长8.17 %。在33个行业中,非金属矿制品业全年累计9406.4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比下降52.43%,造纸及纸制品业全年累计2066.39万千瓦时,较去年下降46.2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全年累计1506.91万千瓦时,较去年下降39.31%。
(三)营业成本上涨幅度高于营业收入上涨幅度,企业利润空间压缩,举步维艰。随州市全年累计营业成本为1062.5亿元,上升6.1%,累计营业收入为1263.1亿元,上升6.0%。营业成本上升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用工成本、资料原材料成本、环保成本等。失去了低成本优势,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企业不创新升级,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就会逐步失去市场竞争力,陷入发展瓶颈。
(四)传统行业企业发展滞后。在全市33个行业中,10个行业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非金属矿采选业全年共实现增加值14.26亿元,同比下降46.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7.1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全年共实现增加值49.21亿元,同比增长3.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全年共实现增加值20.62亿元,同比增长2.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需不平衡。受市场大环境影响,房地产相关产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市的建材行业、汽车制造业表现的最为明显,对房地产产业链条相关的产品需求上不去,生产必然受影响。以汽车制造业为例,汽车制造业全年共实现产值196.74亿元,增长2.4%,而全年共实现销售产值218.22亿元,增长11.04%,说明汽车制造业的大部分企业都在消化库存,避免盲目生产带来的供需矛盾加剧。
三、应对经济新常态对企业的引导要做到三个强化
(一)强化品牌战略,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厉以宁教授在调研时指导企业家谈到“未来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的竞争,实际上是名牌的竞争,名牌是靠技术创新,不断创新而维持住的。”强化品牌战略,创新是重中之重。要引导规上工业企业提高设备更新与装备水平,提高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利用率,在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条上有新突破。一要引导企业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力度,提高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参与率。二要重点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项目,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三要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四要强化技术创新网络化服务体系,重点建设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开放式网络,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五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品牌创新战略,扩大企业知名度,。六要鼓励企业向“产、学、研”结合,大、中、小企业协同的方向发展,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品质思维,以“高、精、特、专”提升产品价值。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在于升级后产品的使用价值是否得到提升。而产品的价值不仅仅包含其使用价值,而应该更多的关注到客户体验。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每个环节的质量监控,鼓励他们向原料基地建设延伸,从“第一车间”抓起保障质量,生产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用工业化的理念引导产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
(三)强化市场导向,以精准营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应对经济新常态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思维。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一般都是规模经济性比较明显的行业。对这些高耗能产业企业,要主动退出一批。保留下来的要采取措施,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和行业重组,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单体企业集中度,走技术先进、规模适合的发展路子。电子科技、医药、新能源等战新产业一般都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行业。对这些战新产业企业,要引导企业关注行业发展前沿动态,借助互联网+促进企业产品研发方向和市场需求导向接轨。
四、应对经济新常态对企业的服务要做到三到位
(一)帮扶工作要到位。帮扶力量和机制建立要到位。要组织帮扶企业的工作力量、建立帮扶企业的协调机制、应急救助办法,做好为企业的帮扶工作。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对困难企业要尽可能通过改革创新的途径,特别是通过资产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办法进行帮扶。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的工作要到位,对重点企业要实行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对那些产品、市场较好,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要通过积极帮扶倒逼企业转型。
(二)“智库”建设要到位。工业企业的发展,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智库的建设尤为关键。领导决策中要科学化、民主化,必须要借助外脑,用智库的研究成果,影响政府的正确决策,企业的正确决策。一是要加快优势资源整合,形成“智库”机构。高校、研究所、企业家、青年人才、服务经济的相关部门等充当智库角色的资源,要加快整合,形成“智库”机构,各司其职,有效服务于企业发展、企业要素保障、政府决策的方方面面。二是研究内容要紧密联系企业反映的普遍问题,市场经济直观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定期组织政策讲解、行业发展报告等资料供企业家们决策参考。三是要强化“智库”职能,促进成果转化。相关的研究成果要及时在“智库”中流通,促进成果转化、运用和推广。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要到位。政企沟通畅通无论是针对于政府的政策决策,还是企业的战略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鼓励相关经济服务部门,借助“互联网+”打造新形势下的政务服务平台,打造“全方位、零距离”的政企沟通机制,使企业的情况更真实更高效的反映到提供服务的相关部门,未来是大数据时代,政务服务更要加速转型,进入互联网时代。通过构建“政务服务网站+微信公众号”,不仅能够实现政策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政策精神的传达,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倾听企业诉求,提高调研效率和帮扶精准度,尤其是对于调研中涉及的大范围问卷调查,能够高效率的完成。只有缩短政企信息传递的距离,才能有效的掌握企业情况,保证政企服务的质量。
应对新常态,必须要运用新思维。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各个领域优秀领头军的经验做法,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打造新布局,才能有新作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