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起常年在蓝莓庄园打工的有21人,都是些留守的老年人,干一些整地、栽苗、锄草、摘果、包装、搬运等力所能及的活计,一年劳动7个多月,可收入1.2万元以上,生活过得很舒坦。现在,好多人学到了技术,还萌发了自己种蓝莓的念头呢!这得感谢钦捷这孩子。”6月19日,73岁的特困户刘升美感慨地说。
钦捷是随州高新区淅河镇金屯村人,是家里三个孩子中唯一的大学生。2006年钦捷大学还没毕业时,经老师魏端宏教授推荐,已在咸宁进行蓝莓选种实验的湖北省人大老领导刘荣礼收下他这个弟子。在省林业厅种苗站实习一年后,钦捷又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咸宁市咸安区实验攻关蓝莓育种、繁殖技术。2008年,他随刘荣礼、魏端宏一起回到随县封江,在倍思蓝莓研究中心从事蓝莓育种、繁殖研究。
2011年,钦捷回到家乡租赁土地100亩,发展种植蓝莓产业,开始艰苦创业。对这个新生事物,不仅家人反对,连村民们也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最了解农民穷的滋味,请相信我种蓝莓一定能够致富。”
2013年,钦捷的基地只收了千把斤蓝莓果,村民们摇头说,照这个产量,钦捷的100多万元投入猴年马月都收不回来了。然而,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钦捷却显得神清气定。他依靠自己的科研成果,办培训班,手把手地教农民工锄草、松士、浇水、施肥,培养了一批“技术把式”。有人劝他说:“别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他却说:“依靠科技致富,把大家培养成种植蓝莓的专家,让大家都富起来才是我的梦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钦捷的精心指导和管理下,基地蓝莓产量年年上升,从前年的3万斤、去年的8万斤,到今年的11万斤,产值预计达到130多万元,亩收入达到一万多元。原来的荒坡,变成了“花果山”、长满了“摇钱树”,吸引了河南、武汉、襄阳等地游客进园?摘体验,仅此一项收入达22万多元。
钦捷没有固步自封,他计划再建10亩蓝莓大棚,提早产果期,抢占市场先机;使用容器栽培技术,提高成活率和适应性;增加3个新品种,实现早、中、晚熟,延长供果时间,满足市场需求;与小森林蜂业合作,开发蓝莓精深加工产品;牵头成立蓝莓合作社,组织蓝莓种植户抱团发展闯市场;?取土地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势扩大产业,优先吸纳贫困户出租土地和带地入股,或对贫困户进行免费技术服务等,带动老区人民种植蓝莓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