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市生态环境局拟对国能长源随州发电有限公司灰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的公示
  • 发布日期:2023-05-19
  • 信息来源:随州市生态环境局
  • 编辑:生态环境局环评科
  • 审核: 李发兵

根据国能长源随州发电有限公司灰场项目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技术评估报告及相关生态环境部门初审意见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予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3年05月19日至2023年05月25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湖北省随州市城南新区白云大道路18号随州市政务服务大厅G区综合窗口G02,邮编:421300

  联系电话:0722-3257522

  传  真:0722-3257522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可对我局拟作出的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国能长源随州发电有限公司灰场项目

建设地点

随州市淅河镇兴建村、碑家岗村、东星村

建设单位

国能长源随州发电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该灰场占地面积约13.1×104m2,储灰面积约 9.0×104m2,最大堆灰高度 12m,可堆灰容积约 58×104m3,可满足随州电厂2×660MW 机组堆灰渣约 1 年

环评机构

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选择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运输路线、合理布局施工现场,同时加强灰场周边绿化。采取以上措施后,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 类标准要求。
二、地下水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针对项目可能发生的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阶段进行控制。本项目以主动防渗漏措施为主,被动防渗漏措施为辅。人工防渗措施和自然防渗条件保护相结合,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在灰场底部及初期坝坝顶及内侧坝坡铺设防渗膜进行防渗处理,按隔离灰场内的水与地下水联系的原则进行防渗环保设计,防止灰水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在灰场所在区域设  4 个地下水跟踪监测点位,地下水监测结果按项目有关规定及时建立档案,并定期向公司安全环保部门汇报,对于常规监测数据应该进行公开,特别是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居民进行公开,满足法律中关于知情权的要求。如发现异常或发生事故,加密监测频次,并分析污染原因,确定泄漏污染源,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三、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产生的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沉淀后的污水回用于周边农田灌溉。雨水渗滤液进入渗滤液收集池沉淀后,回用于填埋场区生产降尘作业。由于渗滤液回用主要目的是抑制扬尘的产生,对于回用的水质要求不高,所以渗滤液水质也能够满足回用抑尘的要求。因此,本项目废水污染采用上述处理措施是可行的。废水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四、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
定期洒水降尘,雾化喷头洒水、尽量降低落料高度,作业表面及时碾压压实、覆盖,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要求。

五、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集水池污泥,渗滤液经过长时间沉淀,池底会产生少量的污泥。污泥产生量约为  24.7t/a。池底定期清理,清理后的污泥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定期送至项目贮灰场进行贮存。生活垃圾和化粪池污泥定期由环卫部门清掏。经上述处理后,项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可行。

公众参与情况

采取信息公示等方式开展公众参与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