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涢潭铺村看“蝶变” ——曾都区府河镇涢潭铺村和美乡村建设见闻
  • 发布时间:2024-01-24 09:47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罗皓月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生活环境美丽宜居、富民产业蓬勃发展、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文明新风馨香扑面……隆冬时节,走进曾都区府河镇涢潭铺村,让人宛若置身独具特色、乡土浓郁的田园画卷,整洁靓丽的乡村美景徐徐展开。
    涢潭铺村位于府河镇西北部,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淅孛公路穿村而过。早些年这里既没有特色产业,也没有区域优势,村民仅仅是解决温饱。而如今,随着和美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涢潭铺村已变得景美、民富、业兴。
    冬日的涢潭铺村,天空湛蓝,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洁白的云朵下,整洁的道路串起田园与民居,村民将喜悦挂在脸上。
    “是和美乡村建设给涢潭铺带来了华丽蝶变。”涢潭铺村党支部书记姜伟告诉记者,自开展和美乡村建设以来,该村以问题为导向,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等“五小园”。重点围绕环境整治、道路畅通、绿化亮化等方面进行提升,因地制宜建设“一步一景和美乡村”主题村。尝试“微改造、精提升”,农耕老物件装饰的景观小品、独具创意的墙面设计,把农村的独有特色,用艺术形式体现出来。
    洁净的村道、精致的花坛、七彩的壁画……漫步在涢潭铺街道,这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成景致。
    说起村里的变化,涢潭铺村村民余菊芳深有感触:“村里免费帮我家修整屋前的田地,还搭了竹篱笆,既漂亮又干净。”
    乡村要振兴,首先要美环境。在府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府河财政所的具体指导下,涢潭铺村将环境建设作为乡村规划的“长板”,在干净整洁基础之上拓展美丽宜居“蓝图”。全体党员干部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规定动作”,不仅于冬夏两季集中性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也将清洁工作做在平时,美化房前屋后、清理生活垃圾、配合清洁改厕、整修村巷小路,都有干群齐心的身影。
    “以前我们村里的闲散院落、私搭乱建、垃圾积存等情况很普遍,通过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如今村容村貌大变样,村里干净了,村民的心里也敞亮了。”姜伟告诉记者。
    借力和美乡村建设,涢潭铺村先后整合财政专项资金400多万元,撬动社会和“乡愁”资金1300余万元,整治河道2公里,拦河筑坝3处,整修堰塘12口、新挖排水沟800余米,修建通湾公路7公里,浆砌道路护墙2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新建文体广场1个。高标准建成涢潭铺村综合服务中心,设置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室、新时代实践文明站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便民服务保障。
    行走在淅孛公路上,道路东侧一座座钢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一人多高的茄枝上挂满青茄。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涢潭铺村坚持多条腿走路、多元化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成立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涢潭铺村产业合作社和随州市涢潭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整合资金50万元,流转荒山250余亩,建设林果基地。流转土地100亩,建设涢潭铺村蔬菜大棚40亩,发展蔬菜种植业,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乡村美,看“颜值”更要看“气质”。涢潭铺村将和美乡村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融合,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村庄公共环境、房前屋后整治以及基础设施养护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潜移默化地以文明创建带动文明意识养成,让村民成为和美宜居乡村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确保乡村建设“颜值”高、“气质”靓。
    续绘乡村新图景,再塑乡村新风尚。如今,涢潭铺村正群策群力、铆足干劲地擘画着涢潭铺的美好明天。记者看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正在发生着嬗变,一条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