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落后村”缘何成为“示范村” ——看随县殷店镇火炬村的蝶变之路
  • 发布时间:2023-04-25 14:26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一幢幢农家院落干净整洁,一条条乡村道路平坦通畅,一处处休闲广场欢声笑语……走进随县殷店镇火炬村,风光旖旎,景色秀美,一幅现代乡村的秀丽画卷映入眼帘。
    火炬村共有耕地面积2482亩,总人口1620人。过去,因村集体历史负债多,在全镇排名年年“垫底”,是一个典型无项目、无产业、无家底的“三无”村。如今的火炬村,村强民富环境美,一跃蝶变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先后荣获湖北省宜居村庄、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随州市生态文明村、随县人居环境整治突出村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综合绩效位列全镇前茅。
    从“落后村”到“示范村”,火炬村缘何成功实现蝶变?日前,记者走进火炬村进行了实地探访。
  村魂变 筑牢党建“主心骨”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为改变火炬村的落后状况,2014年,在武汉经商的本村能人程仕超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结,在镇党委的举荐下,回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
    “说实话,刚回来时,村里想开个党员大会都开不了,40多名党员,通知下去后只来了9个人……”一个没有战斗力的集体是打不了胜仗的,面对眼前这块“硬骨头”,程仕超意识到,必须要迅速搭建一个务实、肯干、能吃苦的好班子。
    2018年换届,程仕超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精挑细选的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大幅提升。新班子组成后,程仕超带着大伙先从老百姓最关切的土地问题入手,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突出矛盾。终于,那些沉积多年的问题被慢慢“捋顺”,陈积多年的债务也被一一化解。矛盾化开了,百姓的信任感自然就回来了。
  当年,村里的第一次党员大会总算顺利召开了。
    “党员大会是开了,可党员的示范作用还没发挥出来。”程仕超并没气馁,开始研究下一步的“富村计划”。
    无论是发展产业、引入合作社还是美丽乡村建设,每次开会,程仕超务必把村里的党员请到位,共同商议发展大计,给予党员充分的参与感和信任感。
    支委会成员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引领带动了一群党员先进“对标前进”。
    村部办公室的墙壁上,一张网格化管理平面图分外显眼,上面细致标注着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的身份信息。“身份亮出来,既是为了起到示范作用,也是为了让群众更好地监督。”程仕超欣喜地告诉记者:“现在党员非常支持我们工作,无论任何活动,只要一个电话,大家都十分踊跃。”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作用,火炬村将16名熟悉村内环境、热心服务的党员中心户编入村内8个网格,推动党组织触角向下延伸。党员志愿者同网格员定期入户摸排走访,与村里的空巢老人、低保户、困难户结对子,力所能及地帮助村民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产业变 盘活土地“生四金”
    村里的主要矛盾解决了,后面研究的就是怎样才能把日子过红火。
  火炬村水稻种植面积16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70%,每亩平均产量700公斤,但由于村民单打独斗、水稻品种单一,一直卖不上好价钱。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一个偶然的机会,程仕超从网上看到种植菊花和白蜡条树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没有迟疑,他和两名村干部前往河南学习种植技术,并结合村情实际,流转村民土地近500亩,种植菊花90亩、白蜡条树355亩,直接带动村民创收200余万元。
    “现在正是抢时节的时候,可不能再出问题。”香菇基地中,村干部周宗云正在和设备厂商打电话,探讨注水机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该基地是火炬村乡村合作公司运营的产业,去年,总投资60余万元,年产香菇菌种10万袋。公司探索出“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52户村民种植香菇31.2万袋,户均增收2万余元。
    与种植业同步发展的还有村里的养殖业。目前,该村已建成年出栏生猪7000头的养猪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养殖业。
    “流转获租金、打工挣薪金、经营赚现金、入股得股金”的“一地生四金”模式,实现了村集体收益与群众收入互促互进、共同提升。截至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1200余亩,发展果林、食用菌、香稻等特色产业。在引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同时,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突破30万元。
  环境变 乡村振兴“靓颜值”
    村里有了产业,经济收益上来了,火炬村又开始着手解决民生问题。
    为改变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近年来,村里整合资金600万元修建道路9.5公里,全村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随后又多方争取专项资金,安装了185盏路灯。
   “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还装了护栏和减速带”“新修了小花园,四季能赏花,卫生还有人管”“今年村里又要评最美火炬人,还要办积分超市,我们打心底里支持”……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滔滔不绝。
    火炬村紧靠天河口水库,村里自筹资金修建了2.8公里的硬化水渠,让周边900亩农田旱涝保收。
   “真是没想到山沟里也能用上自来水,再也不用靠天吃水了。”谈起自来水入户村民陈林朝感慨万分。以前6组22户70余名村民用水一直依赖几口浅井,遇到大旱,便会出现供水短缺。为解决这一问题,村里筹资22万余元延伸管网,还配套安装了加压水泵,实现了全村自来水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火炬村先后整合各类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建成46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广场,整修塘堰20口,改建新建15公里自来水管网,购买风景树9000多株,对通村公路和自然湾进行绿化,全村实现公路、照明、自来水三个全覆盖。
   “火炬村的蝶变是干群共同努力的结果。”殷店镇党委书记李发军说:“我们将推广经验、凝聚合力打造出更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如今的火炬村道路更宽了、庭院更美了、环境更舒适了、村民更幸福了……点点滴滴都展现着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