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英委员:
您提出的《保护菌木资源 推动随州香菇产业发展》第20129号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支持香菇发展所做的工作
多年来,全市林业、农业部门围绕食用菌产业,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积极培育菇耳林。近年来,全市林业系统大力开展菇耳林的培育,通过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森林抚育等项目,大力培育栎木资源,引导林农发展菇耳林已达到200多万亩。特别是在“绿满随州”、“精准灭荒”上加大宣传力度,号召林农尽量种植适宜我市发展,并且资源利用率高的菇耳林,促进食用菌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在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项目上,尽量向菇耳林倾斜。二是引导林农有序采伐。近年来,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全市菇耳林的采伐已由当初的无序采伐,过渡到根据木材生长情况,持续有序采伐。三是向省林业厅申请调减我市天然林面积,为食用菌发展预留空间。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森林生态建设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2016年,国家决定扩大(含湖北)六省区天然林保护范围,将我市的412.1万亩林地纳入天然林停伐补助范围。省财政厅的资金文件下发后,全市林业部门认真研究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发现“天然林严禁商业性采伐(采伐强度不超过20%),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原则,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尽量减少人工干扰”政策会对我市香菇发展会带来一定影响。经过多次认证,多次赴省林业局汇报,协调县市区,向省林业局上报调减天然林的报告,并得到省林业局认可。调减后我市天然林面积是378.95万亩,调减的天然林面积中近30万亩是菇耳林。四是履职尽责,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自2018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森林督查,通过遥感判读区划结合现地核实验证的方法,加大对违法采伐案件的发现、查处和督办整改力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分级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常态化林木资源监管机制。同时,每年都开展乱砍滥伐专项清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五是大力推广集中制袋、分散出菇模式。2017年以来,我市大力推广“集中制袋、分散出菇”种植模式,不断提高香菇机械化、轻简化管理水平,有效应对农村劳动力短缺对产业带来的冲击;充分利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香菇)等项目资金,加大对“集中制棒”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仅随县去年就新建日生产能力1万棒以上的“集中制棒”厂23个。六是“蜡棒”现象已经彻底根除。2016-2017年,市政府组织公安、市场监管、农业等部门,已全面开展了的禁蜡专项整治工作,成效非常明显,目前,我市“蜡棒”现象已经彻底根除。
二、下一步将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大栎木资源的培植力度。在“精准灭荒”的补植补造和今冬明春造林中,将继续引导林农种植菇耳林。
二是继续引导林农持续有序采伐。全市生态公益林119.2万亩,纳入停伐补助的天然林378.95万亩。严格执行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年采伐强度不能超过20%,不能进行商业性采伐的政策,年采伐量小于年生产量,从而保证栎木资源的持续经营利用。
三是简化审批流程。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事先一次性告知采伐申请人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和服务流程,全面推进“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理”等便捷高效服务。为方便林农采伐申请,对林农个人申请一次采伐人工商品林蓄积15立方米以下的免于设计,实行告知承诺审批。
四是进一步加大对违法采伐的打击处理力度。通过采取专项行动、森林资源督查等形式,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乱砍滥伐、偷砍盗伐的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继续推广集中制袋、分散出菇模式。今年,继续利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香菇)等项目资金,加大对“集中制棒”等项目的支持力度,今年计划再新建17个日生产能力1万棒以上的“集中制棒”厂,力争到年底,全市标准化、规模化集中制棒厂将达到70个以上,生产能力会达到1亿棒以上。目前,随着菇农老龄化加快,散户种植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规模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加快发展,不仅提高了种菇规模效益,而且有利于香菇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确保香菇品质稳定。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随州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0年6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