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关于公开征求《随州市专汽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意见的公告
  • 发布日期:2023-09-08
  • 信息来源: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编辑:张春燕
  • 审核: 杨文明

为实现专用汽车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建设湖北省万亿汽车产业走廊配套区和专用汽车转型升级示范区,结合随州实际,我局特制定《随州市专汽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现将征求意见稿全文发布,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和建议。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提供意见和建议,并请于2023年10月8日前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书面形式反馈。

联系单位: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0722-3596198

信函寄到:随州市城南新区迎宾大道市政府大楼六楼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并在信封上注明“意见征集”字样

电子邮箱: sjxjysq@suizhou.gov.cn

传真:0722-3596198

随州市专汽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意见征集稿)

为实现专用汽车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建设湖北省万亿汽车产业走廊配套区和专用汽车转型升级示范区,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一)基本思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以现有专精特新企业为基础,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以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增程式混动为主要技术路径,宜电则电、宜氢则氢、宜油则油,因能制宜;以上装升级、底盘换电、智慧赋能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为重点,通过政策支持、研发中心建设、产业生态培育、供应链金融接口等举措,打造随州千亿级的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专用汽车生产资质企业突破90家,专汽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量超过220家,通过兼并重组培育2-3家产值过百亿元的集团化公司,3家产值过50亿元公司,10家产值过20亿元公司,专精特新企业新增30家以上,专用汽车年产量力争超过25万辆,新能源专用汽车占比达到20%,专汽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二、发展重点

(一)深耕新能、智能、应急“三大领域”。积极引进知名企业与新楚风、程力集团合作,开发和生产纯电动、燃料电池专用车底盘和整车,支持本地专用车生产企业与程力集团、新楚风合作,加快生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专用车。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来随布局动力电池及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铜箔铝箔、高功率密度电机等产业链,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发挥随州作为全国首批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的品牌优势,引导程力集团、齐星集团、楚胜汽车、江南专汽、瑞力专汽、江威智能等企业大力发展医疗救护、防洪排涝、电力运维、消防、后勤保障等应急车辆,推进专汽产业与应急产业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随县政府、曾都区政府、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应急管理局)

(二)构建机构、监管、产业“三大格局”。构建学术机构大格局,探索将湖北省专汽研究院、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湖北省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联通(随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随州市汽车行业协会,转型为复合型的行业机构,从单纯的技术研究,向战略研究转型,成为战略研究、产业研究机构。构建监管大格局,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形成扬优避劣质量管理体系,对扰乱市场的企业予以重罚。加大税收调控力度,把税收优惠与企业贡献、技术创新挂钩。构建产业大格局,补强延伸产业链,深挖产业链拓展潜力,开发应急、文旅等高端装备,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湖北省专汽研究院、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湖北省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联通(随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市汽车行业协会)

(三)升级供应链、金融、服务“三大接口”。升级供应链接口,依托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公司、省交投资源,在随州建设集底盘、钢铁、铝锭等大宗原材料物流、加工、配送为一体的加工配送中心,联合采购底盘、钢材、零部件、标准件等大宗需求产品,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集体议价能力。升级金融接口,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依法申请设立企业联盟,开展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重点支持随州特色专汽产品创新和生产线改造,打造随州专汽大品牌;支持企业上市,引进各类股权投资,推进企业债权融资,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升级服务接口,支持企业利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用户信息数据库,全过程采集使用端信息,通过智能分析,更为准确地掌握用户需求、市场分布、产品改进等信息;整合随州专用车上装数据、备件供货渠道、维修设备等资源,完善专用车售后服务信息、价格、标准体系,在车辆使用相对集中区域,探索建立“随州专用车”智能售后服务站,提高随州专用车整体服务水平,增强用户满意度。(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中国联通(随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三、实施路径

(一)以专精特新为基础,打造“随州专汽”特色品牌

1.实施“一企一品”行动。确定15家专汽企业,成立工作专班,明确主打产品,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引导企业以专精特新为主攻方向,争做行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推动专汽产业做大做强。通过2-3年努力,力争程力集团冷藏车、齐星集团新能源重卡及新能源商务车、楚胜集团油罐车、江南专汽消防车、润力专汽高空作业车、新楚风新能源专用车、玉柴东特化工防腐液体车、许继三铃电源抢险车、齐星和威尔特芬旅居车、聚力科技洗扫车等具有较高创新水平的40个拳头产品产销量国内排名第一。(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随县政府、曾都区政府、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2.强化质量标准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和起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尽快出台房车、高空作业车、随车吊、畜牧车、抑尘车等随州特色车型团体标准,专用车智能网联终端、平台及通信协议标准,提升随州专用车定价话语权。全面建设全国专用车质量提升示范区,通过举办质量大比武和产品创新大赛等活动,提升随州专用汽车产业的质量信誉、质量安全水平;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等加强质量控制,支持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生产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加快申报“随州专汽”集体商标,推动随州专汽向“品牌高端化、企业国际化、产品服务卓越化”发展。(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汽车行业协会)

(二)以“三大环节”为关键,推动上装升级、底盘换电、智慧赋能

1.推动上装升级。围绕上装装备高端化、关键部件标准化、研发试验检测本地化,推动上装升级。上装装备升级,加快电动水泵(油泵)、智能触手、危化品控制系统、集成控制面板、智能压缩、主动被动安全、系统集成及组件、整体工艺设计等技术创新。加速上装控制器的研制和转化,推进上装车联网平台的普及和应用。关键部件升级,聚焦材料轻量化、部件高新化、作业自动化,引导玉柴东特、楚胜集团等重点企业加快高强度钢、碳基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研发应用,加快光电类传感器、电控系统、电磁控制阀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引进培育,探索一键操作、远程监控、智能网联等自动控制技术设计开发。试验检测升级,支持国家专用汽车车载装置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提升专用车专用性能、作业功能、安全性能等参数检验检测能力。加快专用汽车和应急装备检测研发基地建设,尽早实现专用车检测认证、新产品研发试验、应急装备实景检验、关键零部件质量检测等多重配套服务本土化,填补专汽检验检测方面的空白。(牵头单位:曾都区政府、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

2.推动底盘换电。围绕新能源底盘研发创新和动力电池及氢能装备产业链布局,推动底盘换电。抓住新能源底盘风口。发挥程力集团、新楚风新能源整车资质资源,以线控底盘为抓手,依托清华工业研究院、成都壹为技术,加快氢燃料电池和纯电动商用车(专用车)底盘及整车项目建设,对标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发展模式及技术路线,招引新能源动力总成项目落户随州,鼓励程力集团、新楚风开发适合我市专用车特点的环卫车、平板车、高空作业车等新能源底盘,打造全国最大新能源汽车定制化底盘制造中心。(牵头单位:曾都区政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布局动力电池和氢能装备产业链。把握新能源商用车爆发拐点,推动汽车产业与新能产业关联耦合、相互赋能。支持恩耐吉科技正极材料、犇星电解液原材料等项目扩大产能,推动犇星多孔硅、昱通铜箔、斯诺负极材料、允升科技储能电池组等项目尽快投产,加快动力电池关键部件链式布局;高起点规划建设氢能产业园,以齐星光伏绿氢制取、玉柴东特氢气储运、三峰透平氢燃料电池空压机、新楚风燃料电池汽车等项目为重点,“串珠成链”构建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闭环。(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随县政府、广水市政府、曾都区政府、随州高新区管委会)

3.推动智慧赋能。围绕智能制造、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研发,推动智慧赋能。智能制造赋能。引导专汽企业对标中集的“灯塔工厂”,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抓手,围绕装备、产品、生产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动智能化升级。推进江南专汽、新楚风、齐星集团、毅兴智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齐星集团智能化数控模具、毅兴智能数控机床、天一智能、琅菱智能结构件等与专用车企业项目对接,加快核心技术、系统解决方案等关键领域突破。科技成果赋能。加快“三大研究院”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以研究院为主体的专用汽车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技术咨询与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及人才培训等技术与服务平台。建好研发中心,形成整套技术孵化体系。做好智投工作,创新随资公司人才引进机制。把握技术熟化、成果落地、技术验证三个环节,重点在轻量化技术、整车集成技术、专用车制造及上装零部件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技术、车联网、卫星导航技术、危化车安全技术等方面实现应用转化。新产品赋能。引进中电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携手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服务专汽产品研发,重点支持城市环卫、物流运输、工程自卸等专汽生产企业,紧盯短距离、高频次应用场景开展产品应用技术研发。引导新楚风、程力集团、壹为公司对标国内新能源新秀企业,重点发展目前规模化程度高,极具发展潜力的轻型纯电动厢式、仓栅式专用车,做到上装和底盘集成式开发,彻底解决我市底盘企业做不大、做不强的问题。(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湖北省专汽研究院、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中国联通(随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三)以“四新模式”为突破,加快培育产业生态

1.把握新技术。瞄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应急化、上装底盘一体化,开发应用新技术,推动专汽产业转型。根据场景特性,合理运用纯电、氢燃料电池、增程技术,宜电则电、宜氢则氢、宜油则油。重点开展整车轻量化、智能控制、安全运维、电控共性关键集成技术研发,推动 “随车吊智能计重设备”智能传感、大数据分析技术、高端智能渣土车车联网和北斗导航技术、高空作业车自动动作、轨迹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推动湖北省专汽研究院、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中国联通(随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以及相关专用汽车龙头企业,合作成立2-3家创新型实体公司,进行智能网联环卫车、增程式混合动力专用汽车的技术开发和相关营运探索。(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湖北省专汽研究院、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中国联通(随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2.打造新业态。以建设供应链平台为抓手,凝聚企业发展合力,实现企业抱团发展。支持企业拓展专汽领域,研究院要推动跨领域融合,在专汽技术上叠加互联网与信息化、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技术,把随州专汽所有数据导入中国联通(随州)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随州专汽销售数字化、后市场服务数字化,为专汽产业实现跨界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专汽产业与应急产业耦合发展,打造以应急专用汽车、应急救灾篷布、应急风机为核心的应急产业体系。(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随县政府、广水市政府、曾都区政府、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市应急管理局、中国联通(随州)工业互联网研究院)

3.形成新生态。深入摸排现有产业链条,拓宽拓深产业链,找到市场兴奋点,并集中力量将其转化为产业链切入点,积聚人才、积聚市场,形成随州专汽产业生态。推进传统零部件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转型。推进东风马可迅、华龙车灯、齐星车身等零部件企业,加速向智能电动车零部件企业转型;招引培育线控底盘、分布式驱动、智享驾舱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推进专汽向装备产业链延伸。针对机场地勤、车站码头、工地矿区、应急救援、军事后勤等特定场景的市场需求,定向开发专用运载装备或作业装备。支持神拓智能等企业开发纯电动智能矿卡、井下混凝土搅拌车、智能铲运机等系列矿用机械装备;支持天一智能、毅兴智能、琅菱机械等企业开发标准化精密器件、自动化精密设备、纳米级研磨机等产品,引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曾都区政府、广水市政府、随州高新区管委会)

4.建立新场景。根据新能源底盘和专用车开发试制需求,在曾都区开辟新能源专用车封闭测试区间,为新车型中试提供测试场景。依托随州高新区化工园、何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制氢站和加氢站,在城区规划建设若干充换电站。(牵头单位:曾都区政府、随州高新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

(四)以“五大类产品”为重点,推动新能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以五大类重点车型为突破口率先转型,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物流类产品方面,推动市场前景广阔的冷藏车温控技术智能升级,加快智能化相关产品在专汽领域的应用,引导宏宇专汽、江南专汽等21家冷藏车生产企业在制冷、保鲜、新材料、新工艺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环卫类产品方面,推动市场占有率80%的环卫车应用场景加速拓展,引导程力集团、凯力专汽等环卫车生产企业由做单一产品向城市环卫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加快模块化、标准化、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线改造,引导新楚风、程力集团加快新能源专用车底盘开发力度,带动环卫车生产企业加快生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环卫车。应急类产品方面,推动全国品类最为齐全的应急专用车产业跨界融合,发挥随州消防车、负压救护车、消毒车、医废收集处理车、应急通讯指挥车、排涝车、电源车、清障车、绝缘斗臂车等应急车型市场优势,拓展集预警、救援、装备、通信于一体的应急装备产业链。紧跟市场前景广阔的危化品运输车远程智能监控技术,推动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危化品运输车远程智能监控系统”的市场运用,支持重点消防车资质生产企业发展高端智能化消防车,引导工程类、应急类重点专汽企业向应急产业横向和纵向两个切面方向深度渗透。文旅类产品方面,推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旅居车功能设计个性多元,支持房车重点企业抢抓市场份额,加快提升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在标准制定、系统集成、系统开发、配套服务等方面深入发展,适应旅游新消费趋势,鼓励打造旅居车营地,促进旅游消费提质升级;鼓励齐星、威尔特芬等房车生产企业开发旅居车配套件,不仅做车辆的开发商,还争做成熟配套件的供应商;针对国内旅居车后市场不规范乱象较多的问题,鼓励企业深入挖掘旅居车应用市场的开发,尝试进入旅居车后市场运营和服务领域。危化品运输车方面,推动全国市场占有率80%的危化车安全性能整体提升,鼓励企业对标欧洲企业技术水平,积极大胆进行原始创新,或引进欧洲企业先进上下料技术、控制技术、整车主动及被动安全技术,全面提升危化品车辆的整体开发水平、制造工艺及质量可追溯体系,深度挖掘国内危化品市场,支持重点危化车生产企业开发智能化危化品专用车。(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随县政府、曾都区政府、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执法委)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随州市专汽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建立随州专汽产业专家委员会,邀请全国专汽领域的知名专家参加,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每半年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咨询报告以及随州专汽技术路线、发展规划等重大方向性问题的解决方案。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负责日常统筹协调工作,要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确保重点工作落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季度报送一次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调度会议,听取相关单位工作情况汇报。(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专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加强政策支持。加快主城区公共领域专用车新能源化进程。至2025年底,城区内环卫作业、市政园林、物流配送等运营实体的新能源车型占比力争达到40%。(牵头单位:市城管执法委,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设立产业联盟发展基金。成立由行业龙头企业组成的专汽联盟,通过政府、联盟企业、专业基金机构共同出资的方式,联合省、市、县三级和长江汽车产业供应链公司共同设立10亿元产业联盟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我市专用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项目建设和产品研发。(牵头单位:市地方金融工作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金控集团)支持本地底盘和专用车新能源化。对本地底盘企业新上新能源底盘、燃油底盘且进入工信部机动车产品公告目录的,分别给予每个公告(不含扩展公告)10万元、5万元奖励;对本地专用车生产企业新上新能源专用车且进入工信部机动车产品公告目录的,给予每个公告(不含扩展公告)1万元奖励;对本地底盘和专用车生产企业年产销新能源车首次过1000辆、5000辆、1万辆的,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上述奖励资金由企业属地财政负担,其中曾都区、高新区按税收分成比例由市区共担;对本地自营出口的专用车及零部件企业,市财政按出口增量部分每出口1美元奖励0.04元的标准进行奖励。(牵头单位:市经信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商务局、随州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政府)支持旅居车营地建设。对建设并获评3C、4C、5C级旅居车营地的,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40万元奖励。(牵头单位:市文旅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经信局)

3.加强要素保障。强化土地供给。对新能化智能化汽车项目,建立用地审查报批绿色通道,由市级统一调配建设用地指标,重大项目争取省级调配,优先保障项目土地供给。对传统燃油专用车新建及扩改项目,审慎批准建设用地。(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强化金融支持。发挥金融要素支撑作用,鼓励政府投资平台和社会资本发展针对新能源专用车的汽车金融、汽车租赁业务,降低客户端新能源车型购置成本。(牵头单位:市地方金融工作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金控集团)

4.加强产业链布局。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通过国际化展会、博览会、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引导优势企业“走出去”,鼓励随州企业到市场潜力大、产业配套强的国家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及境外销售和售后维修服务中心,加快出口产品、市场、品牌升级。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随州海关)加强产业招商。加强对本地新能源底盘和专用车生产企业的创新链、供应链研究梳理,结合随州产业基础和承接能力,找出其中可以转化落地的优质项目重点招引,努力使企业的创新链、供应链聚集转化成随州的产业链。对强链补链的重点招引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予以支持。(牵头单位:市招商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

5.加强企业管理。支持随州市汽车行业协会发挥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作用,引导企业加强自律,自觉抵制恶性竞争、偷工减料、假冒伪劣行为,共同维护随州专汽形象口碑。支持专汽企业按产品类别建设自律联盟,共同防范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鼓励专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入职业经理人,改变家族式、作坊式管理思维,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市汽车行业协会)

附件:五大类重点专汽产品转型升级任务清单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