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不设GDP增长目标意味着什么
  • 发布日期:2020-05-24 15:25
  • 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 李发兵

现场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说:“今年的不确定性太大了,在特殊情况下不设定GDP目标,实际上也是给人一个稳定的预期: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六稳’、‘六保’。”

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严峻形势下,GDP等经济指标体系面临重新认识,就业、收入等民生指标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今年不设GDP增长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 “六稳”、“六保”。而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当前全球疫情走势、全球经济形式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发达经济体将下降6.1%。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已远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滑。

其实早在两会前夕,就有不少经济学家建议淡化经济预期目标,转而关注更多民生类指标。“内外部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时候简单地看GDP指标是没有可比性的。”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设定年度GDP增长目标的做法就沿袭下来,在发挥经济发展“指挥棒”作用的同时,一些消极影响也逐渐显露。近几年,放弃“GDP竞赛”的呼声越来越高。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广东、江苏、浙江等大多数省市都将其GDP增长目标由锚定某个固定数值,改为设定一个目标区间。

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按照规划,2020年要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推算:只要今年GDP增长超过1.75%,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就可以实现;如果今年GDP增长5%,就相当于2010年GDP总量的1.99倍,“这将非常接近原先的翻一番目标”。

姚景源曾担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参与过一系列经济指标的制定和统计。在他看来,在中国经济总量逼近100万亿元,外部环境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特殊时刻,更要讲究增长的质量。“这也许是一个契机,让我们逐渐淡化GDP指标,更加重视全面脱贫、贫富差距、就业保障、市场活力等指标。”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建议,今后在国家层面可以考虑不再提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而是制定明确的就业目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而各省市可从实际出发,设定经济增长指标,国家评估各省制定的就业指标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从而给予相应的配套政策。

更多细节体现民生关切

不设GDP增速目标,不意味着今年经济工作没有目标。相反,更多事关民生细节的指标已经融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相比往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篇幅缩短,但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概念依然频繁出现。

就业是“六保”之首。据测算,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200万人就业。“就业的目标隐含着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说。

“过去为了稳就业,一定要保持一定速度增长,现在反过来看也能讲得透。”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看来,就业更充分,全社会资源也就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经济实际增长率可以达到潜在增长率的水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保就业的发力点首先要落脚于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餐饮、文化、旅游等生活服务业领域的市场恢复。这些领域一头连着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另一头连着众多的中小微企业。这背后是更多的家庭,若尽快复苏能解决更多就业问题。

“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听到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些内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市邮区中心局邮件接发员柴闪闪感触特别深。“里面很多政策都跟我们最一线切身相关”。

2019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柴闪闪认为,这项指标的背后是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的创造和贡献。身为其中一员,今年两会他呼吁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让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得到更多尊重。(记者 王林 宁迪 见习记者 张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