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深度报道:让留守儿童暑假不再孤单——随州市“希望家园”开班扫描
  • 发布日期:2016-08-04 09:5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 李发兵

    
    进入7月,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轻松、愉快的暑假又如期而至,而对于另一群人——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迎接他们的却是一个“冷清”的假期。离开了学校,没有了老师和同学的陪伴,也没有父母的守护,他们的假期可能是寂寞孤单,有时候甚至可能遇到危险。
    不过,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今年暑假期间,社会各界纷纷将更多的关注与关爱投入给了这些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度过了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志愿服务温暖留守儿童
    全市125个“希望家园”暑期开班
    “如果有小伙伴溺水了怎么办?”“过马路要记住‘三看’哦,看红绿灯、看人行横道线,看车流量……”7月15日,在曾都区府河镇骆家河居委会“希望家园”暑期班,曾都区团委的志愿者万晶晶正在耐心地给当地的留守儿童们讲授安全课,通过现场讲解、亲身体验等方式,既让留守儿童意识到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孩子们也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据了解,为弥补农村留守儿童暑期“学习空白”,7月15日起,全市有125个这样的“希望家园”开班。在各级团组织统一安排下,经过培训的志愿者们将分批到各县市区村级“希望家园”,开展为期1个月的志愿服务。志愿者们主要围绕留守儿童的课业辅导、心理辅导、素质培养、安全自护教育、励志教育和乡土文化教育等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
    自2013年以来,团市委坚持每年暑假开展“希望家园”暑期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每年“希望家园”关爱行动覆盖全市近7000名农村留守儿童。“希望家园”开班地点依托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建立,每个暑期班确保有活动阵地、有志愿者队伍、有专项资金、有亲情专线、有活动方案、有管理制度等“六有”标准进行。据悉,每年我市“希望家园”数量还适当有所增加,以更好地实现每个乡镇符合条件的村都有农村留守儿童“希望家园”的目标,关爱更多的农村青少年成长。
暑假青少年安全令人忧
    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组合多
    7月15日上午9点,骆家河居委会“希望家园”暑期班,陆续迎来了周边村组的50多名留守儿童,其中大多数孩子是在爷爷、奶奶等老人陪伴下前来的。在培训班现场,孩子们学得认真,老人们也很留心各类安全知识讲解。
    “暑假,我们家就是一个‘小班’,热闹得很!”在骆家河居委会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口,60岁的閤大爷打趣儿道。其实这也不全是开玩笑,当天閤大爷可是牵着他的5个孙子、孙女来“希望家园”暑期班的,其中最小的孙女5岁、最大的孙女12岁了。据了解,閤大爷有三个儿子,儿子儿媳们都在外出务工,暑假期间几个孙子只能都由閤大爷夫妻两人照顾。閤大爷去年患过中风,目前腿脚还有些不利索,上下楼梯、走路时有些不稳;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还得带着照看孙子孙女们。
    暑假期间,孩子们外出自由活动的时间增多,老人们对孩子们的安全也更多牵挂。“娃们暑假也没有啥事儿,总不能天天守着电视。在培训班,还能学习点知识,挺好!”骆家河居委会二组63岁的村民邹守翠,当天带着3岁的小孙子、7岁的孙女一起来到“希望家园”培训班。邹守翠的儿子儿媳都在外地务工,孙子、孙女全靠他们夫妻两人照顾;邹家的房子在府河镇区路边,来往车辆特别多,两个孙子年纪都还小,邹守翠夫妻两人轮换几乎寸步不离地守着两个孩子,生怕一个不留心发生意外。
    在我市许多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组合比较多,由于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与其他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许多留守老人、留守妇女都表示,暑假“希望家园”活动就像给孩子们的一场“及时雨”,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呼吁社会参与公益关爱
    共同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不能在池塘戏水玩耍,不能在公路上嬉闹,不能用湿手触碰电器……”刚刚上完“希望家园”培训班,9岁的小慧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自己刚刚学到的日常生活安全知识。小慧说,这些安全小常识,她的母亲在生活中偶尔会告诉一些,但是在这里学的安全知识更全面;而且在暑假期间,还能和这么多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她感觉特别开心。
    听到小慧的一番话,参与“希望家园”志愿活动的志愿者、府河镇小学副校长申晓艳,既感欣慰又有些心酸。“我们可以看到,‘希望家园’活动给留守儿童很多实实在在的帮助。希望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参与进来!”申晓艳说,乡村的孩子住得分散、经济条件有限、暑期生活单一,乡村的留守儿童们暑期生活物质和精神一般较为匮乏,需要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在共青团‘希望家园’项目示范带动下,我市许多机关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培训机构也参与进来,社会各界把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和关爱的行动投向留守儿童……”府河镇副镇长夏麟介绍,今年该镇在骆家河居委会、杜家冲村、董家岗村等多个村开设了“希望家园”培训班,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等联动参与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受到地方群众特别是学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
    据了解,今年全市有6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希望家园”活动中来,他们中有社会志愿者组织、中小学教师、应届高中毕业生、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团市委学少(权益)部部长李莉表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希望家园”志愿服务、“希望书屋”阅读辅导员等社会公益活动持续开展,在此我们也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一起为孩子们编织一张充满温情与关爱的 “网”,让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留守而不孤单、不缺爱、不缺温暖。

短评
    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社会各界应凝聚爱心力量,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是直接的、长远的,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发展。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都应尽最大努力给予留守儿童关心和帮助。关爱留守儿童,政府部门责无旁贷,要不断创新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模式,积极为孩子与父母共同生活创造条件;学校要利用好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搭建活动平台,让留守儿童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同时,积极引导全社会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学校、社区、村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都要发挥作用,织就一张关爱留守儿童网,力争做到立体式、全方位。

链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有多少?根据迄今被引用最多的保守推测,数字超过6000万!根据权威调查,截至2013年,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已近一个亿的规模。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中抽取的126万人口样本推算,全国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这意味着,全国每5个中国孩子中,就有1个是留守儿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