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杨常安:抗击日寇 英勇献身
  • 发布时间:2016-07-01 11:4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杨常安生于1911年,原名杨庆典,又名杨威、杨楚光,兴隆店小金湾人。1927年去武汉求学,因家里无钱供给,被迫回家,时值大革命失败,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春奉中共京汉特委的指示,杨常安同柴醒悟等在西肖店筹建革命武装,任赤卫队队长。1930年准备攻打关庙民团,不料被敌人预先侦知,暴动失败,即带领部分人枪到铁路东参加红军。抗战前夕,任国民党兴隆乡联保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与钱鹄卿、柴醒悟等一起恢复党组织生活,即遵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开展武装斗争,以兴隆联保主任的合法名义,掌握步枪十余支,为鄂中特委在应山的武装据点之一。1938年10月,日军自信阳南下,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他趁机收拣遗弃的枪支弹药,扩大队伍。12月与刘吉甫、李修明两支队伍合并。为取得合法名义,接受国民党应山县抗敌游击司令部的编制,为应山县抗敌自卫团第二大队,任大队长。在应山余家店、兴隆店、天子岗一带清剿土匪,保护地方,老百姓称他为“包打土匪的杨常安”。

    1939年元月中共应山县委成立,杨常安任军事部长。3月,应山抗敌自卫团被国民党五战区广西部队收编。

    杨常安被国民党收编后,在应山地方党组织的协助下,曾带领部队袭击日军冈田部队关庙据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不久,他带去的战士大部分开小差跑回。经应山县委做工作,他本人也脱离国民党军队。在信应地委的领导下,从信应总队抽出一部,帮助他重组部队,成立信应独立团,由他出任团队,即带领部队活动在应北一带,不论在抗击日伪的 “扫荡”,还是在反击国民党军队和土匪的骚扰中,都立下了战功,为保卫应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后经信应地委批准,再次恢复党组织生活。

    1941年2月26日,日伪军从郝店、马坪、徐店三路出发,共千余人,向应北根据地兴隆店一带“扫荡”,他带领信应独立团在豹子岭阻击,激战到黄昏,击退日伪军的进攻,并把一路日伪军逼进枣树湾,将其包围。次日拂晓日军企图冲出包围圈,遭痛击,战斗到中午,他正在侦察敌情,不幸被冷枪射中,头部重伤,随即殉职。

    陈少敏曾指出,杨威同志是在伟大的抗日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应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后建“常安祠”以示纪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