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三位共和国元帅的信仰选择
  • 发布时间:2016-06-22 11:34
  • 信息来源:新华网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每一个已经加入或希望加入这个组织的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革命战争年代,入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它意味着个人不但要面对无数艰难困苦,而且还要舍弃自身利益甚至牺牲生命。然而,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仍有一批又一批的先进分子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党的行列,党的队伍因此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今天,革命年代虽已远去,但他们投身革命时表现出的坚定信念,以及为实现心中理想而体现出的坚忍意志和奋斗精神,却是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我们汇集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入党故事。他们参加革命、建设的时间有先有后,但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集合到鲜红的党旗下,作出自己庄严的承诺。从他们的入党经历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究竟应当有怎样的理想与追求,人生究竟应当怎样去奋斗才有价值和意义。

  ——编 者

  这些故事虽朴实无华,却可使我们激动不已。故事带我们回到八九十年前,那时,国家在任人宰割,人民在痛苦中煎熬,新中国的影子还看不见,中国共产党还只是很弱很小的组织。但就是在这样的时刻,三位旧军官出身的革命先行者,经过在黑暗中的苦苦探索与追寻,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毅然加入到共产党的队伍中来,并从此为之奋斗终身。

  朱德:舍弃高官追求党

  入党遭拒 赴法圆梦

  朱德1886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事业。在早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先后担任滇军旅长、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昆明警察厅长等职。

  辛亥革命后,内战频仍,民不聊生,朱德心中甚是苦闷和彷徨。五四运动爆发后,随着先进思想的引入,他认真学习《新青年》《新潮》等进步书刊,从中了解到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并进而对苏联共产党实行的劳工神圣的社会主义制度表示欣赏和赞同,思想有了很大提升。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好友孙炳文告诉他,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已在上海成立。这个党要领导劳苦大众推翻军阀统治,赶走外国列强,夺取全国政权,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听完孙炳文的话,朱德豁然开朗,他下定决心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军阀部队彻底决裂,走一条革命的新路。1922年7月,朱德辞去昆明警察厅长一职,并拒绝了川军第二军军长杨森要他出任师长职位的邀请,迫不及待地来到上海,找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陈独秀,向他提出了入党的请求。

  但是,陈独秀认为朱德这样当过高级旧军官的人,不是申请一下就可以入党的,必须在革命活动中,经过严格考验被认为合格了才能发展,于是拒绝了他的请求。在上海要求入党未成,朱德决定转赴欧洲。10月,他在柏林拜访了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周恩来,恳切地陈述了自己找党的曲折经历和献身中国革命的强烈愿望,再次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在询问了朱德一些相关的问题后表示,他愿意和有关同志介绍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支部只能接受朱德为候补党员,待报国内中央局批准后他才能算正式党员。11月,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朱德实现了他的入党愿望。

  为了追求理想,朱德舍弃高官厚禄,离开旧军队,远渡重洋,终得偿夙愿。这一过程的艰辛和曲折,证明了他对于革命理想的执着。

  叶剑英:经受考验加入党

  血火洗礼 坚定选择

  叶剑英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先后担任海军陆战队营长、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等职。在黄埔军校任职期间,他废寝忘食地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经常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并正式向党组织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当时,党组织的部分同志认为,叶剑英是国民党军队高级军官,需经长时间考验才能被吸收,于是拒绝了他的请求。但叶剑英并未灰心,他仍坚持学习马列主义,继续同军校中的共产党人交往。

  北伐战争开始后,叶剑英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参谋长兼新编第二师代师长,率部从南昌移防吉安。在吉安,他深受部队左派军官和秘密共产党员的思想影响,大力支持进步的革命活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叶剑英非常愤慨。经过紧张而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做出了人生重大选择:通电全国反蒋。蒋介石得知消息后,宣布将叶剑英“永远开除”出国民党。吉安的反动势力也将矛头直指叶剑英,迫使他离开吉安。

  叶剑英离开吉安后,辗转来到武汉。他在武汉多次会见广东梅县故交、中共党员,时任武汉公安局主任秘书的李世安,同他谈了对时局的看法,倾诉了心中的苦闷,并再次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李世安随即秘密找到周恩来,向他汇报了叶剑英的情况。1927年7月上旬,经周恩来同意,中共中央批准叶剑英为中共正式党员。

  叶剑英从一名革命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这种转变,是他经历了艰难曲折,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后作出的坚定选择。

  贺龙:率部起义跟随党

  拒绝拉拢 追求真理

  贺龙在早期的革命实践中,他先后担任桑植县讨袁护国军总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建国川军师长等职。

  在旧军队里,贺龙虽然顺利地从营长当到师长,但他没有看到中国的希望。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黑暗中的中国带来了光明。贺龙对党领导的工农运动抱有很高的期望,给予了热情的支持。他想找到共产党,认为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才有办法。于是,他决定到广州找党。通过各种渠道,他先后接触了共产党员夏曦和毛泽东派来的兼有国共两党省委委员身份的陈昌甫。

  1926年8月,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的贺龙向共产党员周逸群公开提出入党的申请。但鉴于当时中共有不能在友军内部吸收高级军官入党的规定,周逸群没有答应贺龙的请求。此后,贺龙一次又一次地提出入党申请,但都没得到批准。这一时期,各方势力竞相游说、拉拢贺龙。蒋介石许诺让他做国民党中央委员和江西省主席,并赠送一栋豪华大洋楼,对此,贺龙断然拒绝。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前夕,中共临时政治局委员谭平山会见贺龙,通报了中央希望他率领部队参加起义的决定。贺龙表示完全听从共产党的指示,并同意担任起义军总指挥。

  8月底,就在南昌起义军南下的途中,经周逸群和谭平山的介绍,贺龙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在贺龙的入党宣誓仪式上说:“组织上对贺龙很了解。多年来,贺龙同志积极追求真理,是经过考验的,是信得过的。”

  选择中国共产党,跟着党干革命,是贺龙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得出的深刻认识。多年后,回顾自己曲折的入党经历,贺龙意味深长地说:“有的材料写着我七十次找党,算上历次的要求,我也记不清楚了,没有七十次,恐怕也有几十次吧!”

  【点评】古往今来,人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朱德、叶剑英和贺龙三位共和国元帅经过反复的比较、思考和实践,在黑暗的中国毅然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行列,这同样是选择的结果。他们的选择表明,一条光辉的人生道路,就是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的道路,就是为民族国家的事业和未来而终生求索的道路。时代在变迁,我们面临的课题也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但这样一条道路还在向前延伸,时刻呼唤着后来的人们踏上征途。

       吴文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