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大洪山400多农户从事生态种植养殖
  • 发布时间:2018-07-16 08:4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日前,记者在随州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黄木淌村“鸭稻共育”基地看到,成片的水稻田内,一群群鸭子正在吃虫、嬉戏。
  该基地负责人戴章保介绍说,鸭在田间活动可除草灭虫,鸭粪还可肥田,整个种植过程绿色环保,“虽然产量低点,但产出的米可以卖到二十块钱一斤,是普通米价的5倍多。”
  不仅“鸭稻共育”,还有种植冷水稻、中药材,人工饲养娃娃鱼、刺猬、野蜂等等。据不完全统计,随州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内从事生态种植养殖的农户目前已有400多家。
  今年40岁的熊氏祠村村民喻虎,2015年在长岗镇镇区开了一家农家乐,“现在,农家乐只占生意很小一部分了,种冷水稻才是我的重心。”
  2016年,喻虎在大洪山山谷一条泉水河沟两侧流转500余亩地,种起冷水稻。他介绍,泉水比常温要低3-5℃,这样水稻长得慢,每亩产稻谷700多斤,产米仅500斤左右。前些年,村民嫌产量低都不愿种植。正是因为生长周期长,米粒饱满,他种植时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而是用羊粪和青草等有机肥料,大米口感更好,每斤米卖6块,每年新米一出来就被游客抢购一空。
  在他带动下,100多户村民纷纷在泉水河两侧种起冷水稻,种植规模达1000多亩。
  绿水村村民徐三元曾靠砍树为生。1998年封山禁牧后,他发现中药材七叶一枝花市场前景广阔,开始尝试种植。七叶一枝花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宜生长在海拔600米至1000米的山林下及灌丛阴湿处,大洪山上经常可以看到零星野生的七叶一枝花。但是它生长周期长,需要8到10年根茎成熟,因此种植难度大。经过多年精心呵护,徐三元的种植规模发展到1000多亩。6月28日,记者现场看到,高耸的树木下,成片的七叶一枝花郁郁葱葱,好似给林下又铺了一层“绿毯”。
  近10年来,七叶一枝花药材价格持续增长,从10年前的350元/公斤涨到现在1200元/公斤,周边不少村民也学着种起了这种药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