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柏树湾村“种”出乡村振兴“优质股”
  • 发布时间:2018-07-10 09:5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7月5日,随县环潭镇柏树湾村水产合作社向59家贫困户派发半年股份红利,每户330元;同时,16户又以产业扶贫资金2.55万元参股。村民王清友一手领红利、一手领股金票据,美滋滋地说:“就像养只大母鸡,年年能下蛋。”
  记者穿行于柏树湾村的山坡洼地,见到的是一派美丽乡村的景象。产业基地里的金银花、大白桃、油茶、芍药让人目不暇接;错落有致的农家“别墅”、特色民居、文化中心、健身广场掩映在绿树中,环卫设施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曾是个村集体债务高达67万元,295户常住户不到四成,且多为老弱残幼,在全县出了名的穷村。
  拔穷根,奔富路,让荒山坡变成花果园。村党支部将振兴之路盯在了村里8000余亩无人承包的贫瘠山坡上,他们看到这光秃秃的山坡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资源和财富。2008年,村支书张桄沦外出考察一圈回来,提出在荒山上“种股份”,11名村组干部筹资5万元,组织村民开挖建设金银花基地100亩,分给愿意参股的村民管理。到2012年,柏树湾村的金银花基地已达5000亩。
  “现在回头看,当初的选择是对的。”69岁的村民张志忠告诉记者,当时他自愿入股分到1亩金银花地,当年创收800元,第二年净收入3000元。随着金银花基地扩大,村里成立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金银花加工厂,向村民募集股金,只需 50万元却聚来80万元。村民黄正兵参股6万元,他说:“一亩金银花,五亩庄稼田。”
  吹糠见米,村民信心大、干劲足。村党支部从金银花种植看到希望,采取集体出资建基地,分散承包给农户,乘势而上再“种股份”,油茶、桃子、芍药基地顺利建成,四大产业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发展壮大。2014年,村里同样以村民参股方式成立水产合作社,建起随州市首家鱼苗繁育基地和500亩养鱼基地,开辟了一条水里富民强村路。
  柏树湾发行股份3次,募集股金588万元,常住村民家家有股份,人人有事做,股份制把大家的利益绑在一起。现在,柏树湾村特色产业形成“四种一养”新格局。去年,该村“四种一养”占地8100亩,经专业评估,总资产达两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2.2万元。
  柏树湾村“种”出富民强村的“优质股”,已成为随县379个村乡村振兴的样板。今年春,省社科院院长宋亚平两次专程到柏树湾村实地考察,他说:“柏树湾走出一条自力更生、集体发展的路子,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这种模式值得很多偏远落后村学习借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