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菇产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 发布时间:2023-06-12 14:56
  • 信息来源: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为加快推进随州香菇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3月1-2日、9-11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市食用菌协会、随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有关人员,赴河南西峡、泌阳和浙江庆元三县考察了当地香菇产业发展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县香菇产业情况

(一)河南西峡。西峡县面积3454平方公里,人口47万,是香菇主产地之一,2016年被授予“西峡香菇甲天下”荣誉称号,连续6年一直保持香菇单品出口全国第一,近20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加工和销售。西峡目前拥有1家食用菌科研中心,为西峡县食用菌生产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年生产销售菌种80万公斤。全县共有菌种企业100余家,其中10余家年生产菌种达50万公斤以上。目前建成制棒厂86家,标准化基地198处,全年香菇种植规模2.5亿棒。共有加工企业500多家,出口企业14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市级14家。2022年全县香菇及其制品出口额达16.11亿美元,同比增长150%。

(二)河南泌阳。泌阳县总面积2335平方千米,人口90万人,是香菇主产地之一,全县香菇从业人员20多万人。泌阳县投资建成泌阳县真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实现全面私有化。全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已发展到200家以上,香菇年种植量近3亿袋,鲜品总产量达到45万吨。扶持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形成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泌阳亿健食用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三)浙江庆元。庆元县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人口21万,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1996年获“中国香菇之乡”的称号,是全国最大香菇集散地之一,全县有50%以上人口从事香菇生产。建成全国第一家香菇博物馆、全国第一家县级香菇科研中心、全国第一家科普展示馆、全国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2022年庆元林-菇共育系统成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目录。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选育并审定多个香菇、灰树花等食用菌新品种,致力于为国有独资企业-庆元县食用菌种业有限公司和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母种。庆元县食用菌种业有限公司则以市场销售的方式,直供农户和种植企业使用,全年生产菌种约21万斤,占全县菌种生产总量的一半。

二、考察启示

(一)抓源头,聚焦科研中心,瞄定技术创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香菇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良品种的研发和推广。西峡和庆元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成立了县级食用菌科研中心,从事食用菌育种驯化、菌种生产、新品种试验示范、技术服务等工作,加强国家级、省级科技攻关和科研工作立项,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两县的科研中心都是县人民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定编15人左右,还配备了专职管理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专项研发经费。西峡共投资1.2亿元建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西峡食用菌科研中心,成为了伏牛山食用菌产业集群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河南省农科院西峡分院核心,成功选育香菇品种9608,并不断改良,成为西峡近30年的主栽品种。泌阳创造出适合我国北方环境气候条件的“大袋小棚立体”香菇种植模式,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泌阳模式”,称为中国袋料香菇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建有先进的育种驯化实验室、种质资源库、菌种冷藏库、恒低温洁净室等设施,具备较为完善的科研、生产和推广条件。该中心成功研发推广“高棚层架代料栽培花厚菇技术”,研制出胶囊菌种改良及国产化技术,选育认定庆科20、庆元9015、241-4等10余个食用菌新品种。

(二)强政策,注重整体规划,强化政府引导。三县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奖励政策,引导、保障香菇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三县都已建立“菌棒生产专业化、栽培管理基地化”标准化生产新模式,其中庆元自2008年开始实施,西峡、泌阳两县自2018年逐步推行,部分制棒厂自有的灭菌柜、蒸发器分别超过10台。西峡、泌阳县内每家制棒厂年生产销售菌棒约200万棒,每棒售价2.7-2.9元,政府额外补贴0.2元。西峡、泌阳香菇种植基地基本上是以村为单位集中建设,西峡各村由村集体建设菇棚,按照菌棒数量收取菇棚租金,其中每棒菇农支付0.2元,政府补贴0.2元。两县还制定了菌棒保险政策,每棒保险费用为1.3元,其中菇农支付0.3元,政府补贴1元。养菌出现问题可赔付1元,上架后出现问题可赔付2元,有效地提高了香菇生产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了菇农种植香菇的信心。同时,两县还大力推行食用菌企业“煤改电、煤改气”政策,最高补贴比例可达50%。除此之外,各县还在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泌阳投资30亿元建设了食用菌产业园,重点扶持培育泌阳县亿健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天中亿龙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食用菌加工企业。庆元投资50亿,打造以新香菇市场为中心,“香飘四逸购物地、科工联动长寿地、乐享文旅宜居地”三地合一的香菇小镇。

(三)重实效,坚持实用为主,严格风险防控。三县都从食用菌菌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外贸出口、技术服务等环节入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香菇产业链体系。但也都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源头防范,重视风险防控。在生产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研发、试验、推广紧密结合,确保菌种质量和生命力;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香菇种植基地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种植水平。在加工方面,三县加工出口的产品主要是香菇罐头、干香菇和其他产品,三者各占1/3。加工企业更注重产品研发、生产和转型,设备条件相对简陋,基本实现以销售干品为主向销售干品、鲜品并重转变,以出口为主向内外销并重转变,以初级产品为主向深加工产品转变,以香菇为主向灰树花、金针菇、银耳等多品种转变,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幅度提升防范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水平。

三、考察建议

作为全国香菇四大主产区(湖北随州、河南西峡、河南泌阳、浙江庆元)之一,随州香菇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具备整体规模大、市场覆盖广、企业集聚强、外贸出口多等诸多优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香菇产业发展正面临一些风险和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科研力量严重不足,没有专门的食用菌科研中心,菌种品种、精深加工等研发攻关能力明显薄弱,没有自主品种,产品结构单一,经不起市场波动,在应对产业发展需求时略显吃力。二是随着香菇种植利润降低和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全市香菇种植规模逐步缩减。三是企业融资困难,满负荷生产和转型升级源动力不足。四是由于外地出口退税、设施配套等优惠政策的虹吸效应,出现部分骨干龙头企业和技术人员赴外地发展的现象,并呈扩大趋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西峡、泌阳、庆元三县发展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要坚持“一主(香菇)多辅,生态持续、创新转型、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菌种自主化、基地规模化、栽培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市场品牌化”的要求,把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做实做大做强,建议如下:

  1. 成立科研中心,配强技术力量。成立随县食用菌科研中心,为随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直属事业单位,设置人员编制5个,重点负责食用菌菌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新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品开发、对外技术服务的内容。吸纳引进专业型技术人才,加大科研开发力度,自主选育更适宜随州种植的优质花菇新品种,解决我市香菇菌种“卡脖子”问题。办公经费来源以县级财政拨款为主,科技研发经费则通过科研项目争资立项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来解决。

  2. 加大政策支持,激发产业活力。要大力支持推广“集中制棒,分散出菇”栽培模式,进一步推动香菇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努力提升种植技能,稳定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效益。同时,积极引导食用菌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争取市政府下属的城投、建投等融资平台建立发行服务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绿色债”,拓宽融资渠道。

(三)加快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适时引导出口企业从传统的干香菇出口为主向干、鲜香菇并重转型,从单一香菇品种向多个食用菌品种转型,从销售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型,从出口为主向内外销并重转型。积极探索裕国菇业香菇“溯源之旅”等以食用菌为主题的三产融合新业态,加快食用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耦合,进一步推动随州香菇产业迈向中高端、融入双循环、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借鉴典型经验,优化产业服务。借鉴庆元县香菇小镇、泌阳县食用菌产业园的建设经验,进一步引导优势要素集聚,筑牢产业发展合力。大力支持随县香菇产业博览园项目建设,力争建成集产业技术研发、产品交易、电子结算、加工仓储、冷链物流、文旅服务、质量检测、信息发布、教育培训、创业孵化、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服务平台,吸引一批食用菌龙头企业聚集发展,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2023年3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