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州市,一条条蜿蜒平整宽阔的柏油路伸进县(市、区)镇村的山川丘陵河滩里,串起鳞次栉比的一座座食用菌种植大棚。大棚有弓形的、架形的,遮阳棚下的数字种菇工厂,形态各异,五彩斑斓。
我们在随县三里岗镇采访,天刚蒙蒙亮翻身起床,爬上山巅,俯瞰整座被山包裹的镇区。山高陵长,青山环抱,绿水萦迴。彼时,东方破晓,华灯靓丽,星月明亮,隐约可见四面八方的来路上,人来车往,大货车、小汽车、摩托车、手扶拖拉机,驮着小山似的白花香菇,犁开了一条条大路,碾碎了一座座山影,揉碎了璀璨缤纷的星辉,潮水般的从四面八方向香菇超市涌来,霎时满城灿烂。这里香菇年出口创汇3.2亿美元,曾多次斩获全国乡镇出口创汇桂冠,是国家“万吨食用菌标准化示范镇”。昔日三里一道岗,连年闹饥荒。有女莫嫁三里岗,嫁去缺吃又缺穿。如今一年种菇盖新房,两年种菇娶新娘,三年种菇存银行,四年种菇奔小康成为一景。
再到随县塔儿山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1600万元,兴建13000多平米数字大棚,总经理李胜,通过手机物联网,对大棚掀膜、控温、除湿、通风、增氧,让100多万棒香菇在温床上无忧无虑,健康快乐地生长。他介绍说,过去这类活需要37人操作,如今2人就够了。旺季时每天产菇5吨,为给香菇保鲜,错峰销售,建起了可容100吨香菇保鲜的冷库;在武汉建有1个鲜菇直销点,每天销售2吨多。
说话间武汉白沙洲公司进货司机江友成说,像李总这样数字种菇100万袋以上的,随州有十几家,我们每周都要来1-2趟。
李胜的父亲李金国补充说,别看现在人来车往拉香菇,红红火火赚大钱,我种了30多年香菇,吃尽了香菇“芯片”菌种的苦头,它既可让你增产增收,也可让你减产绝收,2013年,我种的18万棒香菇,因菌种损失17万棒,血本无归。李金国的遭遇在种菇户中普遍存在。儿子李胜大学毕业后,子承父业,与武汉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成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科研基地、华中农业大学菌种研究推广基地。带动农户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数智化种菇。合作社跟用菌种户签合同,从菌种保管、点种、养菌、菌袋管理、香菇采摘到保价收购,一条龙服务。温湿、增氧、病虫防治……香菇怎么种,合作社制定有统一标准,不仅给种植户做培训,还经常派技术员现场指导,手把手教技术,开病虫防治药方。
远在重庆、河南、安徽等地的菇民,每年都在这里有200余万斤菌种订购合同,让600多菇农买的放心,用的舒心。鲁山县食用菌从业者刘宏每年从这里买菌种20000斤,当问起他为什么舍近求远来这里买菌种时,他坦然一笑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用这里的菌种七八年了,相比之下,菌种产的菇质优、产量高、品相好、卖的贵、不愁销。
随州市立足生态、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把香菇列入“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先后出台了《随州市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关于促进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意见》等优扶政策。历经45年风雨无阻地发展,由当年的2万棒,4万斤,发展到2023年3.25亿棒,70万吨,出口创汇10.1亿美元,占全国出口30%多,连续20年居湖北省第一。年生产销售菌种4000万公斤,占全省60%。今年初,仅品源(随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菇的辣克”,打入美国市场,并签1亿美元订单。
随州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近500亿元,香菇产业规模化加工企业达到185家。2024食用菌全产业链(厦门)创新博览会上,“随州香菇”区域公用品牌以176.28亿元的价值蝉连全国食药用菌行业榜首。逐步形成包括食用菌科研、菌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内外贸易、机械制造、品牌培育、技术服务等在内的整条产业链,带动30万人就业。(刘 欢 石守京)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