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高铁高速构筑“交通枢纽”
  • 发布时间:2022-10-08 09:13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涂小丽
打印


  随县均川镇均河口村,汉十高铁与许广高速在这里相交。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县县通达、干线公路相连成网、农村公路通组到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人更便于行,货更畅其流,持续为推进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更坚强的保障、更有益的探索。
  高速通行:扩大“朋友圈”发展加速度
  9月23日,穿越随州的第五条高速公路——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平靖关隧道口动工,标志着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进入第一个建设高潮。
  随州区位优越,素有“荆豫要冲”“汉襄咽喉”之称,自古便是我国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2011年,在汉十高速、随岳高速的基础上,麻竹高速大随段建成通车。2015年麻竹高速随州西段正式通车,连通京珠,互通汉十、随岳。2021年2月,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大随至汉十段(孝感北段)通车,让全长560公里、历经13年建设的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成功“画圆”,武汉“1+8”城市圈内“兄弟串门”更便捷。今年7月,全省高速公路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广水市举行,谋划多年的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目前,我市共有高速公路4条共335公里,全市基本形成“两横一纵一联”的高速公路骨架。高速公路县县通达,从随州城区到各口子镇,开车时间均在1个小时之内,随州与武汉、襄阳、信阳、荆门等地2小时交通圈已形成,前往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等地也更加便捷,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彰显。
  作为湖北省高速公路网重要组成部分,随信高速将进一步提速区域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09年,随州火车站东移,停靠随州站的列车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动车组运行,让随州与外界互通更加便捷。2019年11月,汉十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随州进入高铁时代。
  高速、高铁,为随州带来通行高速度。随州纳入武汉半小时经济圈,缩短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时空距离,融入大武汉,对接北上广深,随州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也“拉”来了发展大机遇。
  “尤其是高铁时代,带来的不仅是时空的嬗变,更是与国家、省战略机遇的快速对接,与沿海发达地区交流合作机遇增多,这正是随州发展所需要的。”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6月20日,全国铁路实施新运行图,郑渝高铁全线贯通。通过汉十高铁衔接,随州搭上郑渝高铁的快车,更加紧密接入中部高铁网,与关联的多个城市间的出行时间进一步压缩。目前,随州至河南信阳的高铁项目等正在有序推进中。
  通行高速,发展提速。一条条快速通道的建成,进一步增强我市交通区位优势,为我市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再添重要支撑。
  干线成网:人更便于行货更畅其流
  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道为主干,以县乡公路为补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抢抓交通运输建设的政策机遇,陆续推进一批改扩建、新建公路项目建设,交通事业迎来发展春天。
  十年间,316国道随州市区绕城段、346国道广悟大道、107国道广水段等相继建成通车,公路通达深度和等级公路密度进一步提高,路网结构不断提档升级。
  截至去年底,全市沥青、水泥公路总里程近1.5万公里,路网密度达155公里/百平方公里。拥有国道6条480多公里、省道13条590多公里、县道1690多公里,路路互联成网,构筑了我市纵横交错、便捷互通的公路网络。
  以公路网络为依托,我市从路、站、运整体推进入手,加强客运场站建设、增开客运线路等,客运服务体系不断升级。全市共开通客运班线660条,其中省际班线33条,公路长途客车实行接驳运输;对接铁路和航空枢纽,开通随州至武汉火车站,随州、广水至天河机场客运班线。城市交通高效运行,发展城区公交线路20多条,微循环公交、定制公交等多元化、个性化的公交模式不断推出。
  公路成网,实现了对内畅通循环、对外快速连通、所有乡镇节点全覆盖。出家门、上车门、到城门、进舱门,群众出行更便捷。物流园区建设从无到有,随州市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随州文峰配送中心、随县综合物流中心等建成投用,货运服务持续降本增效。
  每一次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或外迁新建等,都为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2012年,316国道随州城区段第二次外迁,由交通大道迁至东外环,再次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一批产业园区陆续向公路两侧聚集。
  十年来,全市公路交通与国民经济由基本适应向良性互动转变,四通八达的干线公路网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彰显。
  当前,南外环道路(346国道十岗至任家台段)建设、316国道广水市平林至淅河段改扩建、320省道广水市桃园至南兴改建、曾都洛阳至洪山公路等“硬联通”项目全力建设,我市交通运输发展再次按下“加速键”。
  据悉,我市计划三年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约202亿元,力争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项目的建设任务。
  通组到户:建好致富道走实振兴路
  2009年我市已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近十年来,我市加速推进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由通村到通组、通湾,通达能力和通行水平明显改善。
  随县万福店农场、唐县镇,曾都区洛阳镇,广水市十里街道、郝店镇,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乡镇,助推建设了随县澴潭镇柏树湾村、广水武胜关镇桃源村、曾都洛阳镇胡家河村等一大批美丽乡村精品村,最大限度发挥了农村交通助力乡村振兴的先导和带动作用。
  2019年,随县万福店农场成功创建我市首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以前的万福店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睛通雨阻,出行困难。现在的万福店113公里环场沥青路“一线串珠”连通13个居民湾,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蓬勃发展,打造了农民增收致富样板。
  充分发挥自然风光、红色文化等资源优势,曾都区洛阳镇文旅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全境高标准打造的通村公路,为洛阳镇的文旅产业提供了坚实支撑。今年以来,百美村宿、裸心隐等一批精致乡村民宿项目进驻,洛阳镇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先行示范镇。
  广水十蔡线沿线的猕猴桃、随县尚市镇的油桃、曾都区万店镇的大棚蔬菜……通村公路的便捷,让随州各镇村的优质农产品陆续“出村进城”,走向更远的餐桌、更大的市场,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带来希望。
  截至去年底,我市建成乡道约3000公里、村道8900多公里。农村美景、美食出村,一批批能人回村,为广袤的农村大地带回了资本、技术。要素回流,助推乡村精准脱贫,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当前,我市正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力推动广水市、曾都区积极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强化示范带动,加快推进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全面畅通农村公路的微循环系统。大力推进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建设与农村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交通硬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