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北郊街道烟墩包村—— 晚秋红薯喷喷香
  • 发布时间:2023-11-02 14:54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10月24日,走进曾都区北郊街道烟墩包村红薯基地,随着红薯收获机在地里来回穿梭,一垄垄圆滚滚、胖嘟嘟的红薯破土而出,村民们抢抓农时,挖果、挑拣、装筐、装车,田间一派忙碌的景象。  
  村民邓克明麻利地清理着红薯表面的沙土,笑着说,“在这里务工一天80元,不仅能挣钱,还不耽误照顾家!”  
  在基地另一侧,一场现场会正在同时开展,10余名村民赶早来学习交流种植经验。  
  “红薯藤长到35-40公分时,要进行第一次控旺……”烟墩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志安跟大家讲解种植要点。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实力,烟墩包村以党建为引领,从品种引进、技术支持、标准化种植入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红薯种植项目。同时,积极宣传带动村内农户种植红薯,聘请华中农业大学专业技术人员传授种植经验,统一种植品种,全村种植红薯农户达60%,种植面积580亩。  
  “我们家种了10余亩红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品质和产量都上去了,村里还给我们找到了稳定的销路,一亩田可以净赚2000多元!”村民于文存开心地说。  
  在随州市三宝食品厂加工车间,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红薯去皮、清洗、蒸煮等工序。“今年,加工厂红薯片生产工艺机械化生产取得重大突破,可年生产销售红薯片2000余吨,年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张志安介绍,烟墩包村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曾都区北郊烟墩包村城乡建设有限公司,并与村内企业三宝食品厂达成协议,按不低于0.5元/斤的价格保底收购,今年还计划对红薯分拣中心提档升级,将收购的红薯按质量分选。  
  “我们以高于市场价1毛钱/斤的价格,收购村民及周边农户家里的红薯,并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助农增收。”随州市三宝食品厂负责人李发明说。  
  “今年的产量同比增长30%,预计总产量370吨,总产值40余万元。”张志安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分拣中心旁建一处农业设施用地,配备冻库、车间等,探索发展生产红薯粉、红薯酒等产品深加工,目前土地已平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