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擦亮清廉底色促推乡村蝶变 ——随县“清廉村居”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 发布时间:2022-08-02 09:07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涂小丽
打印

“钱安米业加工厂已建成,预计年加工销售香稻500吨,村集体每年能够增收30万元;大河农业香菇产业基地预计每年可给村分红5万元;种植线椒预计村里又能增收8万元......”近日,算起村集体经济账,随县高城镇大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黄正兵脸上挂满了笑容,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很难想象,几年前大桥村还是一个令当地干部头疼的“告状村”,“信访不信法”的现象比较突出。现在,它却成了高城镇“清廉村居+矛盾纠纷化解”治理示范村。
  大桥村是如何实现蝶变的?“干部作风转了、村务财务明了、群众怨气消了,村里的发展自然就好了。”该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干部清廉、村务清正是赢得民心的关键。为实现村级事务全过程监督,该村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委员监督员、宣传员、信息员、协调员“四员”作用,对“三资”管理、工程建设、涉农补贴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通过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审议,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实现“闭环监督”。
  为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该村还聘请了4名群众监督员,及时收集村民意见建议,搭起干群沟通桥梁,并以宣传牌、村村响等多种方式将“小微权力”运行透明化,方便群众监督。
  群众的疑虑消了,村内的矛盾少了。村干部集中精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将村级产业“蛋糕”做大,与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该村因地制宜发展香稻、香菇、线椒等主导产业,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可达到58万元。当地60余户村民通过入股分红、务工实现增收,两个曾经的“上访户”也变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
  “过去为了蝇头小利四处上访真是不划算,现在村干部带领我们发展产业,荷包鼓了、生活好了。”已成为养猪专业户的村民李成军说。
  大桥村的转变是随县开展“清廉村居”建设的一个缩影。据悉,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向基层延伸,以清廉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随县纪委监委以“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为目标,打造了具有“勤廉”特色的厉山镇勤劳社区、“产业”特色的万福店农场凤凰山村、“乡贤”特色的殷店镇金塔村、“红廉”特色的太白顶景区王店村等一批“清廉村居”示范点,厚植廉洁文化,擦亮清廉底色。
  “清廉建设是践行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效抓手。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一村一品’思路,继续深挖本土廉洁文化资源,将‘清廉村居’建设与‘三清两建一提升’工作相结合,以有力有效监督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随县纪委监委负责同志张晓鸿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