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随州市污泥炭化处理厂建成试运行探访
  • 发布时间:2023-05-05 09:1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每天,我们的生活生产都会产生大量污水。这些污水经管道收集,输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
  鲜有人知的是,污水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污泥。作为污水处理重要末端环节,污泥安全处理至关重要,是消除环境污染风险的有效举措,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4月28日上午,在我市目前唯一一家污泥无害化处理项目(又称“污泥炭化处理厂”)车间看到,外来污泥泥饼进入料斗后,经破碎、干化、炭化等全自动化工序处理后,转化成无害物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随州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项目位于城南污水处理厂隔壁,设计处理规模为200吨/天(含水率80%污泥),其中已建成的一期设计规模为100吨/天,目前主要处理随州市污水处理厂和城南污水处理厂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前期处理的污泥泥饼。
    该项目由市住建局城市防洪排水事业发展中心负责建设。其间,随州国投集团下属市建投公司积极参与,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为如期建成试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必然产物,处置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随州建投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郭继锋介绍,我市积极行动,推进污泥炭化处理项目建设。
    作为污水处理的“最后一环”,随州污泥炭化处理厂扮演着“守门员”的角色,其生产工艺、环保措施备受关注。
    据介绍,随州污泥炭化处理厂采用“干热+热解炭化”工艺,在400-600℃温度区间内、绝氧条件下对前端已经脱水后的、含水率60%的泥饼进行热解炭化,实现污泥处理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项目炭化处理采用生物质颗粒燃料,同步建设了除臭、除尘系统。穿行在厂区内,几乎没有噪声,也闻不到明显的异味。
    在运营单位工作人员何光亚带领下,记者一行绕厂区和生产车间参观一圈看到,整个厂区规划布局合理,大面积绿化点缀在办公区和生产区之间,俨然一座“花园式工厂”。
    不仅如此,随州污泥炭化处理厂还是一座“智能工厂”——所有处理设备全自动化运行,运行状态在中控室电脑和大屏上实时显示,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可完成相应操作。
  “整个厂区占地50亩,包括管理人员、后勤人员在内,一共只配备了18名员工。”何光亚说。
  “两家污水处理厂日产污泥(含水率80%)120吨左右,过去,这些污泥通过配套的处理设备脱水处理为含水率60%的泥饼后,再外运进行处理。新上炭化处理项目后,补齐了污水处理末端链条,通过就近无害化处理,将污泥变废为宝,作为生物有机肥原材料配套,实现资源再利用。”郭继锋说。
    目前,随州国投集团正结合随州城市发展实际,加强与各县市区住建部门对接,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谋划推进随州市污泥炭化处理厂二期扩能项目,将全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泥饼统一、集中炭化处理。
    在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国企担当作为,随州国投集团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生态环保产业,整合我市生态环境工程业务资源,由单一的水环境治理功能,向环保资源治理综合利用转型,进军矿山生态修复、新能源等更多领域,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