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 ——曾都区何店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纪实
  • 发布时间:2023-10-13 10:2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金秋时节,走进曾都区何店镇镇区,但见商铺林立、街道整洁、百姓安居乐业……
  作为随州近郊“口子镇”,何店镇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政治功能,延伸组织手臂,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绘就一幅“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党建引领让群众生活美起来
  “以前这口堰塘因水体不流通、淤泥沉积,每到夏天蚊蝇滋生、臭味难闻……”王家河社区居民一提起北头大堰就头疼,但囿于社区经济条件薄弱,改造计划一再搁置。
  为解决这一难题,王家河社区党支部书记顾娟创新“四步议事决策法”,召开网格议事会,调动居民广泛参与,共同商议拟定了“死水堰塘整治实施方案”。党员带头捐款,志愿者出工出力,社区干部现场指挥施工,将原本需要10万元解决的事,仅花费3万元就办成。
  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王家河社区党支部创新推出村湾夜话、家常点等议事模式,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强化组织建设,打好乡村善治“组合拳”,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截至目前,社区志愿者达100余人,随着服务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社区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改善,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实现了从“你要管”到“我要治”,从“你的社区”到“共同家园”转变,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社区”,顾娟也被推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为进一步发挥党代表示范引领作用,该镇依托顾娟“书记工作室”,定期组织开展“书记沙龙”“书记论坛”“党代表接待日”等活动,凝聚各方力量,实现在思想上“领”,经验上“传”,工作上“带”,生活上“帮”,难题上“破”,逐步将名书记工作室打造成为基层党建品牌的“智囊团”。在“名书记”顾娟的“头雁”带动下,三岔湖村、龚家店村、金花岭村等基层党组织,分别以共同缔造、妇女儿童、乡风文明等领域为小切口,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治理效能,“头雁方阵”不断壮大。共同缔造让人居环境靓起来
  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民居、色彩淡雅的雏菊……漫步在金花岭村,处处有树、家家有花,好一幅恬静悠然、生态宜居的乡村图景。
  借力“共同缔造”,金花岭村通过召开村湾夜话、村民大会等方式,围绕房前屋后“七件小事”拟定整治清单,发动群众出力出资参与道路改造、沟渠整治、房屋包装等基础设施建设,擦亮人居环境“共治”底色。
  “村子美了,我们生活的劲头也更足了!”“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可要好好维护!”院坝会上,村干部和村民围坐一圈,拉家常、话农事……这只是何店镇靓化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镇以共同缔造为抓手,发动群众共建编钟大道二期综合环境整治工程,累计整理绿地20万平方米,移栽高品质苗木8000余棵,打造银杏迎宾阵列、小游园、月亮湾在内的多处景观节点。举全镇之力推进“双创”工作,成立环境卫生整治专班,划分责任路段,灭死角、清违建、拆旱厕,顺利通过省、市创卫工作组验收,其做法在全市推广。壮大产业让百姓钱包鼓起来
  走进桂华村,空气中弥漫着蔬果的清香,蔬菜大棚里挂满茄子、豇豆等有机蔬菜,菜农们正忙着采摘、打包、称重、装车,田间地头一派忙碌。
  “自从村里建了蔬菜大棚,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我们农忙的时候来棚里务工,一天也能挣百把块!”谈起务工收入,村民张大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据桂华村党支部书记龚焕新介绍,该村通过与区乡投及联通公司合作,采用“数字+”的发展模式,结合村内大棚种植产业需求,将物联感知、水肥联动、自动控制等技术融入大棚种植生产经营过程中,打造数字农业概念下的智慧大棚,建设优质“菜篮子”基地。发展蔬菜大棚71个,年均村集体收入达40万元,带动全村64户村民务工增收,让“菜篮子”成为群众的“钱袋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何店镇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在桂华、金花岭、乔麦河等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探索入股分红、土地流转、订单收购等联农带农机制,促进村民稳定增收。利用得天独厚的栎木资源,在全镇建设香菇种植基地500余亩,种植规模达1400万袋,产值4亿元以上。
  党建“构图”,干部“塑形”,群众“着色”。时下,何店镇正在全力绘就一幅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