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县唐县镇:文明之花“靓”美村
  • 发布时间:2023-09-05 09:04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在刚刚过完的暑假里,若问起“最喜欢的去处是哪里”,随县唐县镇桃园村的孩子们一定会说是“农家书屋”。在这里,孩子们认真看书,偶尔和小伙伴悄声交流。“一边读故事、一边练习拼音,既增长识字量还免得在家玩手机。”对家长们来说,这是孩子假期中最实惠的“补习充电”。
  近年来,为进一步撬动群众内生动力,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唐县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内容,让文明实践活动在教育帮助服务群众中“长流水、不断线”。
  “阵地”强基文化沁心提内涵
  近年来,唐县镇坚持镇村两级联动,通过整合资源,不断建强文明实践阵地,打造了“1个文明实践所+42个文明实践站”的阵地网络,统筹利用现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农家书屋、老年人活动中心、儿童之家、百姓大舞台全功能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不断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范围。
  桃园村数字农家书屋是省委宣传部首批数字农家书屋建设试点之一,不仅有藏书近2000本,还推广“蓝悦阅读”APP掌上阅读方式,村民在家用手机就能看电子书,为村民提供电子图书7万册、有声读物3万册,内容涵盖党政法规、农业生产、农林牧渔、科普知识、寻医问药、百姓生活、文化文艺等各类资源,颇受村民青睐。
  科技改变生活,文化滋润心灵。“没事打开手机学学果树管理技术,方便得很。”村民雷宗听爱看农技书,也乐意将所学知识与邻居和朋友们交流分享,“今年油桃产量可以,品质也提升了,可以说没白学。”
  “四会”助力管好群众大小事
  近年来,唐县镇充分发挥“一约四会”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在各村积极推行“五大成员”(村“两委”成员+村民民主议事会成员+红白理事新风会成员+道德文明评议会成员+禁毒禁赌平安会成员)下沉农户行动,主动向群众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协助村“两委”管好群众身边的大小事。
  “五大成员”搭配“五上门”服务(上门宣讲政策、上门征集意见、上门沟通协调、上门解决难题、上门收集评价)作为村民协商议事机制的补充,成为当地群众的传声筒、连心桥。各项村规民约越来越规范、攀比奢靡现象逐步减少、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村民参与民主议事、共建和美乡村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该镇胡家湾村经过美丽乡村改造后,曾经杂乱无章的边边角角都变得归整有序。统一包装的外墙、精致的小花园菜地、古朴的木质凉亭、废弃砖瓦铺设的门前小道让人眼前一亮,既保留了乡韵又提升了村庄颜值。
  “我想在自家墙上写上‘幸福之花开遍中国大地’,又怕坏了整体设计。”在被大伙儿“吐槽”标语太老土时,胡家湾村村民李国亮呵呵一笑说,“虽然这句标语不新潮,但最能表达我的心情。”胡家湾村启动改造计划后,李国亮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建设,拆掉了自家临路的破旧猪圈和杂物房,换上了坚固整洁的围墙,美观又安全。
  “订单”服务文明乡风扑面来
  在唐县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曾佳正在平台上查看志愿服务点单派单情况。“除了常规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还对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他们只需要在我们的文明实践平台上下单即可。”该镇每月志愿服务订单量达100余条,其中上门服务主要对象是老幼弱残等特殊群体。
  数据多跑路,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不仅有速度更有温度。为满足本地群众的生活生产需求,该镇立足本土马铃薯、水果、大枣三大特色农副产品和慢板、三独非遗文化,成立了马铃薯、水果、大枣三支特色农业志愿服务队和一支非遗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三支特色农业志愿服务队吸纳了全镇致富能手、专业技术人员和优秀党员干部参与,他们穿上“红马甲”深入田间地头,定期为群众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深受群众好评;非遗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则主要开展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组织《随州慢板》《三独》等本地原创文艺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提高群众对唐县镇非遗文化的认识,活跃与热情的志愿红闪耀在群众生产和文化生活基层一线。
  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着力构建和谐乡风、淳朴民风、文明新风,唐县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传播乡村新文明,一朵朵盛开的文明之花点缀在美丽乡村建设各个角落,绘就出一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