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扭住产业振兴“牛鼻子” ——郝店镇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探访
  • 发布时间:2023-03-07 09:36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张春燕
打印

大棚内数十位工人忙着采摘香菇、农田里农机划开松软的泥土、果园中果农们正在给果树整枝浇水……又一个春天来临,广水市郝店镇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农业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全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郝店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振兴为着力点,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按照标准化生产、集群化发展,大力推进一棵桃、一朵菇、一只蛙、一尾鳝、一个研学基地“五个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通过龙头拉动、基地带动、品牌推动,五大特色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2月23日,沿着蜿蜒的山道,记者走进铁城村彩桃基地,山间云雾缭绕,桃树漫山遍野,枝头吐露新芽。果农们正在果园里剪枝、清园、消毒杀虫,一派繁忙的早春景象。
  据了解,该镇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借力湖北省社科院优质桃种植示范基地品牌,实施以“桃乡”“桃韵”为特色的乡村产业建设,致力打造“彩桃之乡”。引导动员铁城村建设集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桃花谷”项目,乡村旅游和鲜桃产业初具规模,声名远扬。全村拥有种桃大户23个,已栽种鲜蜜桃、胭脂红、苹果桃、秋雪等20多个品种的桃树3000余亩。2022年,全村共产鲜桃354万斤,产值1800余万元,带动人均增收400元。一个“观桃花、摘桃子、听桃故事、品桃文化”的全产业链布局初现端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排在第一位,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没有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是难以持续的。农业产业联农民最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最快。目前,全镇桃树种植面积达12000余亩,为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打造具有高品质、高人气、好口碑的优质桃产业链,努力将郝店鲜桃培育成新的增长点。”郝店镇党委书记朱建强告诉记者。
  走进郝店镇“米果果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集亲子体验、采集品尝、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耕文化馆、农科博物园、机器人教室、蔬菜无土栽培区、火龙果研学示范基地等项目映入眼帘,布局有序,尽显活力与希冀。
  2021年9月,郝店镇引进浙江米果果企业投资5000万元,打造“广水米果果小镇”。为推进项目建设,郝店镇政府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对项目的土地征用、道路硬化、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经过紧张建设,项目已具规模,3月初将正式投入运营。
  “广水米果果小镇”项目负责人罗燕来告诉记者:“我们从观光游向体验游、研学游转变,聚力打造集‘商、养、研、闲、情、奇’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小镇,实现农旅融合,以旅带农,开辟乡村振兴新境界。”
  记者了解到,郝店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注册资本500万元成立乡村合作公司,重点服务米果果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劳务派遣、基础设施、部分工程建设。2022年,村合作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万元,为村集体创收8万余元,带动群众就业50多人。
  来到该镇关店村,绿色山林衬托下的一座座黑色大棚看起来格外显眼。走进大棚,浓郁的菇香扑面而来,一个个菌棒上冒出圆圆的菇朵,生机盎然。
  关店村从一朵菇抓起,扩规模、延伸产业链,打造“关店香菇”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该村立足现有的20万袋香菇种植规模,成立广水顺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做大做强香菇产业。2022年,公司投资400万元,流转荒坡地及闲置宅基地110亩,建成500平方米标准化生产车间,安装香菇袋料加工设备25台套,改造24个自建棚,新建36个标准棚,吸纳17个种植大户参与,当年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
  行走在黑河村稻香蛙基地的田垄上,但见饲养区被一个个防盗网围串起来,数不清的稻香蛙在田间蹦来蹦去。
  郝店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指导黑河村建立起稻香蛙立体种养项目。目前,黑河村已新建养殖基地40亩,养殖稻香蛙120多万只。2022年,该村实现项目收入60余万元,带动村民就业300多人次。
  一亩水田中,既种稻又养蛙,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生产方式融洽结合、互相滋养,为乡村带来了“1+1>2”的生态效益。
  念好特色产业经,奏响乡村富民曲。目前,郝店镇农业特色产业种养面积发展到近4万亩。种养模式的传承创新,正加速该镇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该镇镇长张鸿对记者说:“我们坚持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生态化、高效化’发展之路。‘农超对接’‘电商配送’‘农事体验’‘农业观光’‘示范基地’等无不体现出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