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样板村”办起新产业——随县柏树湾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探访
  • 发布时间:2019-09-04 09:34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粉(碎)料、拌料、制袋“一条龙”流水线完成,一天可生产菌棒一万只!

  8月26日,随县澴潭镇柏树湾村萌阳食品公司香菇菌棒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装袋机前,四名女工两人一组相互配合,熟练地套袋、扎口,一只只菌棒如流水般从生产线上卸下,进入冷库准备点种。

  “这是我们村发展的新产业。”随县萌阳食品公司负责人黄涛介绍说,“5月建公司,6月建基地,7月进材料,这个月就开始生产了。目前一天可以制作菌棒一万袋,我们计划到9月中旬生产20万只菌棒。”

  黄涛是柏树湾村当地人,在武汉打拼多年,事业小有成就,也早早在武汉买了房。今年年初,在村党支部书记张桄沦及村“两委”的号召下,黄涛将生意交给他人照看,回家乡发展,担任萌阳食品公司负责人。为了挑好这副“担子”,黄涛带领村里4名袋料香菇种植能手,前往随县殷店镇、三里岗镇和临近的桐柏县考察,取长补短,学习袋料香菇生产技术。

  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村“两委”指导萌阳公司购材料、进设备,将村里的一处工程项目部加工车间,改造成了袋料香菇集中制棒生产车间。同时,利用集体土地建起了标准化香菇大棚。

  “我们采用‘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愿意一起干的都可以入股。”黄涛说。

  家家有股份,人人有活干。近年来,柏树湾村坚持“支部引领、产业带动、村民入股、共同富裕”发展理念,依托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随县乃至全市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样板。

  在柏树湾水产养殖合作社基地看到,两山之间狭长的地带,水库、鱼塘绵延近千米,如一条“玉带”点缀在山间。

  村干部胡良君告诉记者,这里两山夹一洼,地形狭长,发展传统农业经济效益低。2014年,村里成立水产合作社,对该处山冲进行改造,建设全省唯一的细鳞斜颌鲴良种场,发展水产养殖,开辟了一条“水上富路”。

  “村里以赠送股金的形式,将所有贫困户纳入水产合作社,实行按股分红。同时,贫困户在水产基地打零工,每年还可获得劳务收入。”她说。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自2008年以来,柏树湾村整合集体资源,逐步发展壮大了金银花、芍药、水产、大白桃、油茶等五大短中长相结合的主导产业。今年,又办起了食用菌产业。村“两委”深化利益联结机制,成立果品耕地专业合作社、水产合作社等,在村干部率先入股的带动下,全村85%的村民纷纷以资金、资源入股合作社,村民变股民,“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程度不断加深。2018年,柏树湾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3万元,年均分红达7000元。

  “我种了15年香菇,现在工厂化制棒,效率不知道比以前提高了多少倍。”技术员毛以旺说。

  黄涛说,目前萌阳公司已经获得了食用菌出口资质,下一步将努力把“香菇工厂”办好,辐射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路成网,树成行,穷村换新颜,齐心奔小康。在柏树湾村中心位置,依托30亩水面打造的“中央花园”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四周建设了环湖步道和亲水平台,还有一处造型别致的水上廊桥。这里,将成为柏树湾村民休闲娱乐的又一个好去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