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小油茶“链”起大产业——随州油茶产业点“绿”成“金”的路径
  • 发布时间:2024-11-16 10:3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陈刚
  • 审核:陈刚
打印

眼下,随县澴潭镇的丘陵山岗上,半树白花半树果的油茶层层叠叠,丰收的场景十分震撼。  
  随州位于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多低丘岗地,加之四季分明,昼夜温差明显,阳光充足,是油茶树的优质生长带。  
  近年来,随州以“两香一油”(香菇、香稻和油茶)为引领,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成为两大支柱产业之一。  
  油茶也作为重点特色产业加以推进,形成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等一体化的全链条。目前,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56.78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46.27亿元。  
  小油茶“开”出大产业,书写着随州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画卷。

万亩油茶荒山生“金”


    走进曾都区府河镇徐家垱村,成片的油茶已有2米多高,颗颗油茶果挂在枝头,已经入丰产期。  
  “目前基地种植了45000棵油茶树,共611亩,预计产量6万斤左右,年收益20多万元。”基地管理员冯正东说。  
  10年前,这片山多为杂树灌木,除了生态效益,几乎没有经济价值。  
  “那时看着这山,只能弄点柴火,卖不到钱。”冯正东回忆。  
  随州低丘岗地多,荒山低产林多。为了让土包子、山岗子产生更大经济效益,随州积极推进低丘岗地改造,推广经济林果建设,在山上再造一个“绿色随州”。  
  油茶成为林果经济的首选。为啥是它?  
  据介绍,随州历来有种油茶的传统。上世纪70年代,随州曾大面积种植油茶,不少老油茶基地仍在发挥效益。2009年随州提出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油茶再次迎来曙光。  
  堵疏结合,盘活山场,随州开出系列“药方”。  
  从2010年开始,市政府每年拿出4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木本油料基地大户,引导老板带资本上山。  
  2015年起,随州市市级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县市区再配套资金,以奖代补助力“绿满随州”的企业。  
  在政策的带动下,社会资本纷纷上山。老板们带着资金和技术上山,发展高产油茶、核桃等林果经济,山当田种,树当粮管,一举实现荒山披绿、带动就业、林业管护、壮大产业“四得”。  
  2015年,随州市岳雄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澴潭镇流转1.2万亩荒山种植油茶,流转年限60年,一次性付清村集体和村民流转费1000万元。如今万亩荒山全部种上油茶树,荒山终成绿洲。  
  岳雄丰公司董事长加玉杰介绍,在省林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公司打造高标准油茶基地8000亩。目前,油茶树逐步挂果,部分进入丰产期。  
  据介绍,2015年以来,我市有70多家公司企业、250多个合作组织、700多个造林大户进入林业行业,投资总额10多亿元,新建、扩建林业基地38万多亩,使一些宜林荒山披上了绿装。  
  截至目前,随州85%的乡镇、60%的村种有油茶,且每年新增油茶林2万亩以上。  

“绿色银行”强企富民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信阳光山县考察油茶产业时强调,要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  
  近年来,随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一边推动油茶基地建设,扩大油茶种植规模,一边推进油茶产业链加工企业的招引落地和转型升级。目前,已有成熟的加工企业11家。  
  湖北田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新建3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年产5000吨山茶油全不锈钢预榨精炼生产线,生产的“栎园春”山茶油先后6次荣获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有力带动了本地油茶产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吃干榨尽,提升油茶系列产品附加值,湖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瞄准茶籽精炼工艺持续攻关,开发出茶油、茶粕、皂素、护肤品、有机肥等30多个油茶系列产品。  
  “我们每年收购油茶籽2000多吨,出产茶籽油44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油茶加工是我们重要的产业板块之一。”该公司总经理姚莎莎表示。  
  目前,随州年产1.68万吨油茶油,全产业链年产值达46.27亿元。  
  发展油茶,更重要的是富民。  
  在随县澴潭镇,岳雄丰公司每年提供就业岗位300个以上,当地村民可到基地做除草、施肥和管护工作。  
  村民宋大秀夫妇长年在基地务工,每年收入6万元,还在自家山上种植20多亩油茶。公司按市场价回收油茶果,宋大秀家一年增加4万多元收入。  
  仅随县,就有6800多户农民种植油茶,面积达12.6万亩,年产值达5800多万元,户均增收8000余元。  
  “我们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说。  


“随州油茶”炼成大产业  


  去年12月,随州市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开工仪式在随县澴潭镇举行。  
  这是随州市目前最大的林业单体项目,总投资12.62亿元,将新造油茶林16.3万亩,完成低效林改造4.82万亩,扩建嫁接苗培育基地100亩,改建良种采穗圃1000亩,建立集油茶资源培育、产品加工、品牌打造、科技文化支撑为一体的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近年来,随州坚持以科技支撑、项目引领、品牌塑造、产业链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发展路径,推动油茶炼成大产业。  
  湖北田丰油茶育苗基地,是国家油茶科学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姚小华的联系点。他经常来随州指导种苗培育、基地建设等,持续护航随州油茶产业发展。  
  据悉,随州已与4家科研机构合作设立科研基地,聘请4名国家油茶专家为种植技术顾问,转化应用先进专利技术26项,100多位“乡土专家”常年深入山头林地包片指导。  
  有了产品,更要有好的品牌。  
  随州坚持推进“两香一油”品牌战略,“随州油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极大提升随州油茶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  
  目前,随州已形成以“随州油茶”公用品牌为引领,“楚花香”“喜乡随”“栎园春”等11个地方特色品牌相融合的品牌体系。  
  连日晴好天气,漫山油茶花开,呈现“花果同期、抱子怀胎”景观。岳雄丰万亩油茶园基地吸引很多游客打卡拍照。  
  去年,我市举办油茶文化节,将炎帝文化和油茶文化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摘油茶果、赏油茶花、吃农家饭,不少油茶基地成为乡村旅游的“香饽饽”。  
  根据规划,随州将继续投资6亿元打造10万亩花园形态的油茶示范带,集油茶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30公里油茶产业旅游环线。  
  一颗油茶果,香了天下人。  
  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黄建平介绍,随州将抢抓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机遇,以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为契机,推动市域油茶资源扩面提产达60多万亩,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将油茶产业炼成百亿产值,真正地实现点“绿”成“金”,使之成为强企兴村富民的大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