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林改改出“满目青山” ——随州油茶产业发展扫描之三
  • 发布时间:2024-11-13 09:27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陈刚
打印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李文军摄·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刘诗诗 通讯员 黄河清
  丰收时节,我市多处油茶基地的油茶果进入采摘期,迎来了收获季。刚刚采摘的鲜果正陆续运往当地的茶油生产企业,通过深加工进一步开发油茶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将油茶纳入优质粮油产业集群重点建设。2010年以来,全市平均每年新增油茶林2万亩以上,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0亿元。全市现有油茶面积56.78万亩,千亩以上基地47个,油茶规模加工企业11家,省级油茶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年产油茶1.68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46.27亿元。
  油茶产业发展是我市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林地经营新模式、激发林业产业发展活力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规律,扎实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
  深化改革,保障好林农的收益权是应有之义。我市按照“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权责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程序规范、服务监管有效”的原则,探索推进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有“证”在手,发展无“忧”。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已确权发证面积722.44万亩,其中农户家庭承包642.83万亩,集体统一经营79.61万亩。发放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证(含发放的林权证)10.85万本,涉及林权主体5.92万个,基本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林业生产经营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金融支持十分关键。我市加强绿色金融政策研究,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已办理林权抵押贷款93笔,抵押贷款4.5亿元,激发了林农积极性,有效盘活了集体林的市场经济,为林业发展增动力。
  希望在山,致富在林。我市立足资源禀赋探索创新,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林业产业更优、百姓更富。
  随县践行“两山”理念,引导资本下乡、农民上山,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目前,随县油茶种植面积近30万亩,培育木本油料省级龙头企业7家、油茶产业市场主体160余家,年加工茶油0.65吨。该县延链补链,推广油茶林下经济模式,套种冬瓜和金丝皇菊,套养“洪山三黄鸡”,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推动油茶精深加工,开发出茶油、茶粕、皂素、护肤品、有机肥等30多个油茶系列产品;依托“随州油茶”国家地理标志,整合“喜乡随”等8个知名品牌,提升油茶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创建油茶特色小镇,投资6亿元打造10万亩花园形态的油茶示范带,建成30公里油茶产业旅游环线。
  广水加快把林业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深耕绿色油茶产业,打造生态共富果园,带动农户将“荒山”变“金山”。该市采取乡村合作公司共建、专业公司承包等模式,并提高油茶种植补贴标准,推进油茶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构”,让油茶果成为富民强村“致富果”。按照随州市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规划,至2027年,广水市油茶种植面积将达到23万余亩,按稳产期测算,茶油年产量约0.25万吨,产值可达15亿元。
  曾都区洛阳镇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洛阳镇人民政府及大乐之野共同打造了洛阳镇“百美村庄”项目,大力发展本村民宿产业,让村民以资源入股,市场主体进行统一经营,带动周围村民就业增收。
  盘活林业资源资产,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实现金山银山“价值”。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林业重点企业1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6家。二月风、中兴食品、岳雄丰等林业龙头企业生产的葛粉、茶叶、茶油等深受市场好评,“栎园春”“随峰”“大洪山”等50多个品牌获评省级林特品牌。云峰山茶叶、二月风葛根、大洪山香菇等多个产品分别获得原产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
  林权制度改革改出了“满目青山”,富裕了万千林农,激发了林业潜力活力。新征程上,我市将纵深推进林改,不断激发绿色动力,释放生态红利,推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