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骆店镇东方村:养殖“幸福兔”奔向致富路
  • 发布时间:2024-07-01 09:4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日前,走进广水市骆店镇东方村德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肉兔养殖基地,一排排干净整齐的兔笼映入眼帘,笼中的兔子洁白纯净、体型健硕,基地负责人邓银银正在添加饲料,检查幼兔生长情况。
  “兔子饲养周期短,所以决定在家乡发展兔子养殖。”邓银银是东方村回乡创业青年。2022年初,萌生在家乡发展养殖业的想法后,他前往各地进行考察,开办了肉兔养殖场。
  万事开头难。养殖初期,无论是饲料搭配还是种兔选择,身边都没有经验可借鉴。为了掌握肉兔养殖技术,邓银银多次到外地考察学习,经过不断探索,终于掌握了饲养技术要领。
  在邓银银的悉心照料下,肉兔养殖渐渐步入正轨。据了解,基地饲养的伊拉肉兔一窝能产14只左右,每42天,基地就能出栏一批商品兔。邓银银会先联系宠物兔收购商,一批能卖300多只;剩下的兔子则继续饲养,由肉兔收购商上门收购。“今天刚刚卖了50只兔子,发到武汉,根本不愁销!”邓银银笑着说。
  “家养十只兔,不愁棉和布;家养百只兔,走上致富路。”这句在养兔人中间广泛流传的顺口溜是邓银银生活变化的写照,也是他回乡创业的动力。据了解,去年该基地共有种兔600只。一年下来,肉兔存栏5000只、出栏5万只,销售收入达300万元,纯利润达80万元。
  产业发展红火,村民们也积极参与,通过“代养”增收致富。“乡亲们从基地拿走多少斤兔子,后期再还回同样重量的兔子就行。”邓银银介绍,“乡亲们可选择兔生兔继续繁殖,也可选择喂养一段时间后售卖,全由乡亲们自己处理,利润也全归他们。”
  村民陈世红代养了11只肉兔,共80多斤,后期繁育出了300多斤兔子。“35天满月后就能卖,按市场价格12元一斤算,我每个月可增收3000多元。”陈世红笑道。
  截至目前,东方村共有11户农户参与代养,共代养100多只肉兔,每户每年可增收6000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准备再建3至5栋棚舍,届时肉兔每年出栏量可达到25万只左右。到时候我一个人可忙不过来,需要请乡亲们来务工了。”邓银银说。
  近年来,骆店镇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拉动乡村经济。“下一步,我镇将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把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作为引导群众增收致富的着力点,推动特色养殖向标准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骆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剑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