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丹参种植成致富“良药” ——广水市十里街道新华村中药材种植基地见闻
  • 发布时间:2024-06-19 09:5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6月14日,走进广水市十里街道新华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只见高低起伏的山地郁郁葱葱,微风吹来一片绿浪,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正在组织村民给丹参基地浇水的新华村党支部书记张海军告诉记者:“盛夏,正是丹参生长的好时节。看苗株长势,今年应该有个好收成。”
  新华村地处中华山西端,山多耕地少。村民习惯种植水稻,大部分山地因长年无人耕种而抛荒。为盘活土地资源,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22年7月,新华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
  如何选准高效特色产业?任村党支部书记前,张海军做过生意,也种植过兰花,思路开阔。他苦苦思索适宜村级发展的产业,想起自己读中专时学的中草药专业,而本地药材很少有人种植。于是,他迅速赴药材之都安徽亳州取经,向当地药农药商请教,初步掌握了中药材丹参种植技术。
  经过土壤测量,该村白神庙地块土壤沙性、酸碱度适中、坡地利水、采光好,适宜丹参生长。村“两委”一班人经过反复商讨,最终选择中药材种植。
  于是,村“两委”挨家挨户地做村民土地流转工作,引导村民一次性流转荒地320亩。村合作公司随之与随州中草药代理商签订了丹参订单销售合同,实行保底价收购。2023年3月,村里筹措资金,请来机械开荒翻耕起垄,运回种苗,首批引进种植中药材丹参200亩。
  “丹参种植,给村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看着漫山遍野的丹参,村民熊宗坤感叹不已。
  丹参又名红根,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功效。“丹参种植,周期短、见效快。因此,我们选择种植丹参,另外120多亩山地种植油茶,形成长短结合、产业互补的发展模式。”张海军说。丹参具有观赏性,每到春天,一片紫一片绿很是好看,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光赏景。
  药材种植,技术是关键。张海军和村合作公司一班人一有空就钻研种植技术。现在,村里已经能自己培育种苗。据村合作公司生产负责人介绍,新华村种植的丹参将在10月份产出,预计可产鲜参60万斤以上,产值150万元,利润可观。
  “我在药材基地务工,今年已收入7000多元。”采访中,村民刘寿学高兴地说。据了解,新华村依托丹参种植,解决了50多名困难群众就业,人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去年,村集体一次性支付农户土地流转费12万元。
  刨开土壤,略微弯曲的丹参又大又肥,大大增强了新华村扩大种植的信心。新华村丹参种植,也让附近的村民看到了“钱”景。据统计,十里街道中药材种植近1600亩,其中丹参种植发展到350多亩。
  为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张海军动员村合作公司注册创建网商、微商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内引外联的中药材产品营销体系,确保丹参种植增产增收。
  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中药材种植带动土地流转、农户增收,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新华村探索建立“合作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农民从各个环节受益。
  张海军告诉记者,下一步,新华村计划扩大丹参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亩,新建一处药材烘干厂和仓库,以利于丹参储存。随着丹参种植规模化,村集体经济可实现年收益100万元,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大家一起种植丹参致富奔小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