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县万和镇:绿色产业为镇域经济添活力
  • 发布时间:2023-03-08 09:53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随县万和镇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为镇域经济发展增添活力。2月27日,随州日报融媒体采访组记者奔赴万和镇,感受这里的绿色产业发展脉动。
  兰草产业促进绿色发展
  万和镇是“中国蕙兰之乡”,兰花文化底蕴深厚。2019年起,万和镇着力打造264省道沿线“兰花走廊”,鼓励倒峡村、黄林树村、邱家大湾村、龙凤山村、吉祥村、郭家乡村、走马岭村等17个村成立兰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全镇已成立20个兰草种植合作社,共种植普通兰草约90万盆、精品兰草3万多盆,年收益达900万元。
  在倒峡村兰草虎杖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兰草种植基地,一盆盆绿油油的兰草,整齐划一地“站”在花架上,舒展着身姿。
  “一盆兰草的价格从十几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清明节前后将进入兰花盛开期。”合作社负责人敖圣武说。
  种植兰草是个技术活,有着诸多技术要领。万和镇数十年的兰草种植传统,催生了一批懂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合作社吸纳他们以技术入股,解决栽培技术难题,促进兰草产业可持续发展。倒峡村村民张银祥是当地的“土专家”,他说:“我平时在合作社负责兰草种植技术,每个月工资3千元左右。”此外,他还入股30多万元,每年参与分红。
  以兰咏志,以兰喻廉。万和镇依托兰花根脉,激活兰花文化的内驱力,着力擦亮兰花文化育人名片。倒峡村以“兰廉”文化为主题,打造“清风兰室”廉政展厅,发挥好“清风兰韵”的教育引导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清廉村居建设与小学清廉校园建设和勤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相结合,在倒峡片区形成“1+1>2”的廉政文化格局。
  新能源产业推动产业转型
  在万和镇沙河店村,华润电力荣昌储能电站成功投产送电。该电站是华润集团与随州积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示范项目。该项目设计容量316MW,目前一期工程建设容量为70.8MW,投资2.8亿元,是随州市首个电网侧大型共享储能项目。
  荣昌储能电站站长李新向记者介绍,荣昌储能电站配置24台储能单元,蓄电池采用磷酸铁锂电池,2小时内可存储电量14万千瓦/时,性能安全可靠。通过储能项目的并网,就地存储电能,能够在调峰、调频、削峰、填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和电能利用率,促进随州能源产业转型发展。
  在沙河店村的“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一片片光伏板正在发电,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层层叠叠,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据了解,该“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由湖北齐星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总占地面积约1万亩。现装机容量200MWP,一天发电量100多万千瓦/时,相当于25万户居民一天的用电量。去年,总发电量达2.61亿千瓦/时,年产值2.5亿元。
  “板上发电,板下种田”。据了解,这个项目以绿色生态为出发点,以“农光互补”为着力点,在不改变土地农用性质的基础上,探索“光伏+农业”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利用光伏板下土地推广特色农业种植。该光伏电站站长周伟说:“一方面,通过流转土地,让周边的村民每年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另一方面,农作物种植、管护、采摘环节都需要劳动力,高峰期可以解决附近100多人就业,为群众增加务工收入200多万元。”
  近年来,万和镇充分利用风力和太阳能等优势吸引大型能源企业投资建设开发新能源产业,累计吸纳投资25亿余元。截至2022年底,万和镇建设风电场3处、集中式光伏电站3座、村级光伏电站39个。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近600MW,年累计发电量5.1亿度。累计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6.6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7.24万吨,绿色环保效应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除了兰草和新能源绿色产业之外,万和镇还持续打造“一村一品”,支持每个村因地制宜发展1至2个特色产业。
  万和镇镇长阮光友说:“目前,全镇已建起香稻、猕猴桃、菊花、线椒、中药材等绿色产业,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下一步,将以重大项目为引擎,以龙头企业为牵引,让绿色产业发展的后劲更足,共同缔造美好幸福生活。”
  一幅链条强、基础实、质量高的绿色产业发展画卷,正在万和大地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