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记略
  • 发布时间:2022-10-10 09:03
  • 信息来源: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大洪山风景区不断深化建设模式,统筹推进经济、生态、社会和党的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走出了一条品质不断提升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画好一张“山居”图 擦亮生态底色
  今年以来,该区美丽乡村建设在2021年建设的2个示范村、7个整治村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和提升S333百里画廊中轴线示范片,推动形成全区以S333省道、旅游大通道、村级主干道为轴心,从“一处美”,迈向“一线美”,成就“全域美”,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富春山居图”。
  美丽乡村,规划先行。该区坚持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用生态和乡愁为美丽乡村蓝图擦亮底色、增加成色。景区美丽乡村规划从人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整治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入手,结合村湾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实施差异化引导、个性化塑造,采用“乡贤绘草图,专家定蓝图”的办法完善规划设计,不搞大拆大建,一户一图、一湾一策,已取得全区整体规划设计“村民易懂、村委能用、乡镇好管”的效果。
  景区已委托专业工程设计公司进行系统编制,做到了9个行政村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以及公墓布点规划全覆盖,3个示范村率先落实了布局规划。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编制组对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收集,认真听取了各方对方案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并开展了大量的社会调研工作、多轮次的评审会议,已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该规划严格遵循国土空间规划、景区发展规划,管用实用,已发挥了指导、引领、约束的作用,并将“一张蓝图绘到底”。
  下好一盘“共创”棋 提升宜居品质
  一是环境整治提质。着眼“干净整洁、玲珑精致”打造特色小镇;着眼“清新自然、宜居宜业”,提升乡村颜值气质。大洪山围绕“七补齐”,全力开展镇容环境、经营秩序、建设工地、空中缆线、市政设施、绿化亮化、“僵尸车”、户外广告、环境卫生、水域环境等十大整治提升行动,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深入开展“洗城、靓河、治乱、增绿、洁美”五大环境提升行动。在“治脏”上,在全市率先实行全域垃圾分类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全区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4.13%,整村推进率达100%,2022年上半年已完成440所问题厕所的整改任务,消除露天厕所112所。在“清乱”上,全面落实“拆通透、码整齐、扫干净”工作要求,累计拆除废弃房900平方米,清除了违章广告和破损污损宣传牌62处。在“增色”上,2022年已新增绿化面积27000平方米,绿化补植达16万株;在集镇、村级主干道新增太阳能灯100盏,除杂草30000平方米,新建民俗文化墙4000平方米。
  二是示范带动提质。景村共建、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不断加深,推动全区美丽乡村示范点、示范片建设不断提质。S333省道百里画廊中轴线,省级示范村珍珠泉村孛家湾同空山花海乐园相得益彰;市级示范村庹家村以上景园林植物园为依托,投入600余万元,已初步建成综合旅游观光区。今年全区新增的3个示范点中,喻家湾村以规模渔业发展为依托,井湾示范点投入250万元,打造“江南水乡”;黄木淌村以花果海为依托,投入200余万元,建设休闲农业体验区;熊氏祠村以旅游名镇为依托,白鹤湾示范点投入200万元,打造山清水秀生态画卷。环境更加优美、底蕴更加厚重、配套更加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示范作用更加彰显。
  三是设施建设提质。全面改善村级组织办公条件。绿水村、珍珠泉村、熊氏祠村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加紧建设,年底均能投入使用。全面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年内全区计划改造桥梁10座;硬化4米宽通村公路22千米,提档升级通村公路9.1千米。全面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景区多方筹措经费,新建发热门诊大楼、疫苗接种大楼,乡镇医疗服务能力、疫情防控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各村进一步完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湿地公园一处。全面改善水利设施建设。全区累计投入1000万余元,对去年“8·12”水毁工程全部予以修复,投资349万元对两座水库进行了病险水库加固除险。东庄畈、大洪山村对高位引水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全面改善农田种植条件。区国土部门实施了农田改造综合项目,开挖机耕路、兴修堰塘沟渠、田块整理等面积达120余亩,标准更高,效果更好。
  吹响一声“特色”号 激活产业脉动
  全区紧紧依托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用“特色”为现代农业发展“增色”。
  一是紧扣旅游农业,打造产业融合增长极。依托“百里画廊”,黄木淌村建设“花果海”原生态果园休闲采摘基地;围绕全域旅游景区建设,东庄畈村打造原石部落景区和八月瓜生态种植基地。结合独特自然资源,大力发展高山生态黄牛、生态黑猪、生态小蜜蜂等特色养殖业以及七叶一枝花、艾叶等中药材种植业,逐步形成生态农业集群。全区力争推出3-5条以赏景、品鲜、休闲、农耕体验为主的产业融合经济带和农业旅游精品线路。
  二是壮大支柱农业,补链产业品牌增长极。打造“随州香稻”高标准样板区。以随州瑞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大自然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整畈连片推广“双订单”种植模式,香稻产业链进一步壮大。打造随州香菇多功能加工区。依托常盛食品有限公司,引进香菇产业链深加工项目2个:大洪山肽源食用菌提取深加工项目可望实现年产值2.5亿元;随州弘泉食品有限公司香菇酱、木耳酱深加工项目,预计年底完成加工产值3000万元,香菇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打造“十大楚药”高质量示范区。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积极推广中药材等种植和仿生栽培技术,发展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5家、中药材出口公司2家,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5000亩,中药材产业链进一步拓展。
  三是紧密利益联接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加大产业项目帮扶力度,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动脱贫户就业创业。
  擎起一面“党建”旗 聚合治理能效
  一是党建引领坚强有力。开设“支部书记大讲堂”,启动“村长论坛”,深化“村湾夜话”,组建红色物业,落实“访、议、解”,实施“三治融合”“一约四会”“四议两公开”;注重“头雁”培养,抓好干部培训,培植潜力,提供动力。
  二是党建带动共建活力。组织“万户家庭讲家风”演讲,及时发掘和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依靠群众自治组织,积极引导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由于乡村治理有力有效,现今景区人心向善、正气充盈、民风淳朴的社会大好局面已经形成。
  下一步,大洪山将坚持“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辐射带动、全域推进”的整体思路,加快推进S333省道百里画廊中轴线示范片、村庄清洁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示范点、产业发展建设等重点项目,抓紧实施乡村振兴2022年“444”工程,即: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地方2022年债券资金为依托,以点带面,在全区打造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先行试点,在全区打造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乡村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在全区范围内打造4个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