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雄关漫道”新跨越 ——广水市武胜关镇打造特色农业镇域“小老虎”纪实
  • 发布时间:2022-03-02 09:5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李嘉琪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雄关连楚豫,驿道接南北。在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南麓,一个激情四射、活力迸发的魅力“小镇”——广水市武胜关镇,正踏着转型发展的脚步,在打造特色农业镇域“小老虎”的征程中,竞进跨越!
  一个个产业集群不断聚集,一个个农业项目加速推进,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武胜关镇正发挥农业基础良好的优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快更坚实的步伐。2021年,武胜关镇被授予第11批“全国‘一村一品’特色示范镇”“随州市农业发展型特色镇”称号。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并不是一个虚幻的名称,而是有农产品品牌作证、有农产品销量作证。依托产业、依托品牌、依托市场占有率,我们要把武胜关打造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的知名强镇。我相信,把这个品牌叫响,用时不会太长。”武胜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亮平对此信心十足。
  优化布局推动产业振兴
  初春时节,记者在武胜关镇走访,犹如置身氧吧一样,顿觉空气湿润,呼吸顺畅,让人心旷神怡。
  举目四望,苍翠欲滴的茶林层层叠叠,一望无际的果树漫山遍野……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市“农业发展型特色镇”,果然名不虚传。
  “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独特地理环境,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武胜关镇审时度势,科学制定区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推动“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区域化发展布局,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茶叶、板栗、油茶、柿子等特色产业,正在武胜关大地强势崛起。
  该镇以打造国家“森林城镇”和“康养基地”为目标,不断加快生态林建设,争取天然林保护面积5万亩,总面积达到14万亩。通过全力打造,“六大特色经济板块”已显雏型——
  以兴林合作社为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发展1.5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以牛脊山林场、“双七”林业合作社、鹏程农业合作社为龙头,建成北部1万亩湿地松基地;以杨林沟茶场为中心,带动周边7个村新建1.2万亩有机茶基地;以金鸡河村板栗基地为基础,在青山等10个村建成9000亩油茶基地;以新屋村红栀子基地为依托,在周边5个村种植红栀子8000亩;以桃源村果蔬采摘园为示范,在泉水等3个村建成高标准采摘园基地2000余亩。
  与此同时,武胜关镇不断加快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修复了武胜关关顶文化和将军寨、千姑寨、穆桂寨、汉东寨、大城寨、乐城寨等关寨遗址,整合黑龙潭瀑布、芦花湾黑山石门防空洞、桃源生态农旅民宿、金鸡河原生态景观等旅游资源;弘扬孝子碑孝文化、腊水河感恩文化、叶开寅革命传统文化、杨林沟茶文化,擦亮国家级四大名片;打通杨林沟至梅家湾8个村“叶子型”循环旅游公路110公里,重点打造武胜关省级生态文化旅游试验区。
  目前,武胜关镇果茶专业村、旅游特色村已发展到13个。2021年,全镇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占农业产业增加值的80%,年均递增在8%以上。
  产业集群得到不断聚集,全镇农业产业乘势而上,跑出了现代农业的武胜关“速度”。
  突出特色夯实“三农”基础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在新一轮农村改革中,武胜关镇再度加码提速,用实际行动敲响“三农”竞进发展的铿锵鼓点。
  推动农村环境大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必须打好、打赢的一场硬仗。该镇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村庄清洁行动等方面着手,部署建设农村“美丽家园”。成立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夯实农村“五治”基础,旱厕改造全面“清零”,陈家湾村垃圾中转站投入使用,武阳垃圾中转站建设有序推进;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广水河武胜关镇境内断面全年水质实现达标;严格管控非法采砂,全年共制止处置违法挖山制砂20多起,扣押车辆30余台,立案查处3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除了要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下功夫,还要引导群众转变不良生活习惯,让他们树立村居环境靠大家的观念,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顺利进行,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张亮平表示。
  打造农村产业新亮点。武胜关镇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一批特色产业蒸蒸日上,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该镇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产业规划、基地建立、龙头培育、市场建设上精准发力,推动农业主导产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迈上了“快车道”。全镇现有85家农业合作社,涵盖茶叶、王鸽、粮油、中药材、生猪、小龙虾等领域。冷棚村和新屋村流转土地1000亩,打造现代化苗圃基地。以畜牧养殖合作社为引领,不断壮大养殖产业,生猪养殖年产量达4万多头。
  培育壮大产业增长极。湖北省森林城镇、随州市茶叶生产大镇……一个又一个从武胜关飞出的“名片”,正在为人们所熟知。该镇把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产业,成功把茶叶、油茶、茶花“三茶”产业纳入市绿色生态投资公司重点扶持打造项目,通过平台融资,打造集茶叶种植、采茶体验、品茶赏茶、茶园旅游、茶文化体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茶产业链。
  巩固脱贫攻坚新成果。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该镇创新产业模式,强化科技扶持,加大项目支撑,不断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围绕“三落实”“四个不摘”,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各项衔接资金177.99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并发挥作用,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强劲动能。
  村强民富建设美丽乡村
  一湾一户皆美景,美丽乡村入画来。记者穿行在武胜关镇桃源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山峦层林尽染,田野蓝绿交融,村庄鸟语花香……如此美景,是近年来武胜关镇打造美丽乡村书写的时代答卷。
  昔日交通闭塞的贫困村,缘何一跃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武胜关镇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引领、高点定标、突出特色、有序推进,切实将桃源村打造成为现代版的“世外桃源”样板地。
  行走在桃源村,漆黑宽敞的柏油路面向前延伸,道路两旁栽植的樟树、桂花、红叶石楠和太阳能路灯格外吸引入眼球,小花坛里栽植着各种花草,那些常见的柴草垛、垃圾堆不见了踪影。
  “一进柿子桃源冲,如同行走在画中;十里柳岸林荫道,雨过天晴起彩虹。百年石屋炊烟袅,男耕女采沐春风;千亩麦浪映桃花,万棵柿树十月红”……这首诗歌是对桃源村最真实的写照。
  民富村美,是武胜关镇打造美丽乡村的最终目的。近年来,该镇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容貌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文明和谐身心美、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四美一化”标准,形成一套完整的美丽乡村指标体系。通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个个美丽如画的乡村正破茧化蝶、应运而生。
  按照“两线五区十亮点”的总体思路,积极创建美丽宜居示范镇。2021年,整合项目资金1400多万元,打造了陈家湾、新岗、杨林沟、青山、桃源等5个村7个自然湾,桃源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漫步在武胜关镇,万亩茶叶、万亩板栗、万亩红栀子……一个个特色农业基地“争奇斗艳”,不仅为大地增添了色彩,还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土地流转有“租金”,做工可以挣“工资”,入股能够获“分红”,一个产业就成为撬动农民增收的一个引擎。
  倾情为民,着力改善民生。武胜关镇切实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2021年,投资50多万元提档升级陈家湾村王家湾至陈三茶厂道路;投入350多万元,兴建武阳社区公立幼儿园;完成村级公路建设14.3公里,完成14个村53个平交路口恢复修建工程及国道绿化和集中居民区连接工程;投入资金10余万元在镇域内安装338个摄像头,投入10万多元安装鄂北大道监控摄像头,为良好的社会治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投入30多万元在事故易发地段设置护栏、减速带等安全设施,排除交通安全隐患。产业美、田园美、生态美,武胜关镇正在努力绘就更加美丽富裕的乡村画卷。
  笃行不怠再续精彩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22年,武胜关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特色农业产业为支撑,以107国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为抓手,以打造全域生态旅游为目标,倾力打造广水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
  全力新上项目,凝聚发展动能。有序推进茶叶产业园、茶旅小镇二期、桃源片区提升等重点项目。依托茶叶产业园打造陈家湾、杨林沟、桃源、易柳茶产业农文旅项目,青山油茶深加工项目,孝子店茶花观光农旅项目。
  聚焦特色产业,打造镇域“小老虎”。把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帮扶支持涂氏农贸、杨林沟茶厂等农业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围绕做实做强农业特色产业镇域“小老虎”和全国“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示范村镇,进一步擦亮品牌、拓展市场、融合发展,全力打造3大茶产业基地。
  聚力生态旅游,巩固发展胜势。推进武胜关古战场遗址、黑龙潭、桃源、芦花湾磊石地质公园、金鸡河生态康养等旅游项目升级打造。跟进黑龙潭旅游招商项目,把“武胜关”元素植入黑龙潭景区,着力打造集科普研学、体育运动、生态观光、康养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武胜关大峡谷景区。利用武胜关中国九大名关金字招牌,整合黑龙潭、武胜关关楼、磊石地质遗址、桃源村、孝子碑等文旅资源,打造武胜关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按照“两线五区十亮点”的总体规划,打造107、346国道美丽乡村示范带。
  坚持以人为本,增进民生福祉。完善社会救助、社会养老和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公益慈善和扶老、助残、救孤、优抚等事业发展。高标准完成武阳老旧片区改造项目,积极谋划农贸市场的改造改建。扎实推进平安建设,逐步完善、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统筹抓好疫情防控,持续推进全民健康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踔厉奋发,再续精彩。武胜关,这座绮丽的“鄂北小镇”,正加速由区域发展的边缘向鄂北“桥头堡”转变。“2022年,我们坚持以担当有为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为‘汉襄肱骨,神韵随州’建设贡献武胜关力量。”张亮平表示,武胜关镇以打造镇域“小老虎”为动力,再鼓干劲,再添激情,再求突破,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