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情严峻,也增加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预防和应对灾害发生?地质灾害面前,普通百姓又该如何避险逃生?6月21日,记者到市国土部门采访了相关专家。
6月19日,入梅后第一场暴雨来袭。暴雨过后,全市共上报2起突发地质灾害,没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据悉,从4月下旬开始,全市各地组织对本辖区内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经过排查,共确定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36处。我市建立了由各分管乡(镇)长任网格责任人、各国土资源所长任网格管理员、各行政村负责人任网格专管员的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格局,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层层夯实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体系。同时,我市还建立了防灾减灾信息共享平台,开展汛期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根据气象预警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判断,及时通知各级组织和部门,第一时间告知群众。
发生地质灾害怎么办?如何做好预防?地质专家介绍,发生滑坡时,应向滑坡边界两侧之外撤离,绝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如果滑坡滑动速度很快,最好原地不动或抱紧一棵大树不松手。发生崩塌时,如果身处崩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如果感觉地面震动,也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地质专家提醒,山区居民雨天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遇到大暴雨,特别是夜间暴雨,即使在家里,也要提高警惕。如果自家房屋前后有山坡或住房位于沟谷中、河岸边,应该按照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临时躲到比较安全的地方,预防突然发生的滑坡和其他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