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英名永驻白云山 ——参观随州革命烈士陵园侧记
  • 发布时间:2021-04-06 09:5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随州是一片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百年来,随州儿女始终紧贴祖国母亲脉搏,跟随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复兴,浴血奋斗、前仆后继,挺起钢铁之躯,撑起民族脊梁。
  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3月下旬,随州日报全媒记者采访组瞻仰了随州革命烈士陵园。一尊尊威武的英雄雕像,一个个生动的革命故事,令人肃然起敬,热泪涌流。

   随州烈士陵园 18640位英烈长眠
  随州烈士陵园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为纪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随县境内牺牲的18640位革命烈士而修建的,是省政府首批命名的15家“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之一。
  随州烈士陵园1957年初建于随县城东,1970年因汉丹铁路配套设施建设需要迁入南郊白云山。曾都区民政部门老干部、90岁高龄的刘维汉先生回忆道:“当时是随县政府选址和规划的,用地65亩。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宁静肃穆,适宜先烈安息。”
  随州烈士陵园包括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公墓、人民英雄塑像、革命历史陈列馆等设施。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陵园的建设和维护,十分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始终保持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先后于1982年、2001年、2015年前后,进行了大修和布展。几十年来,随州烈士陵园充分发挥了“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主体功能。
  陵园建设至今,前来瞻仰英烈和接受教育的青年学生、驻随官兵、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有380余万人次,其中60余万人在这里举行入队、入团和入党宣誓,为随州加强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革命烈士纪念碑 高大巍峨饱含深意
  记者一行揣着敬仰之心,自白云山东麓拾级而上,瞻仰随州烈士陵园。白云山巅,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直插云端,高大威严,碑铭由已故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
  曾都区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李旭东介绍,原来的烈士纪念碑经过40多年风霜雨雪,剥蚀和损坏了。2014年,为了更好光大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和伟大风骨,随州市投资1100万元在原址重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
  随州市城管委园林科干部张恒介绍,随州革命烈士纪念碑高18.64米,寓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随县境内牺牲了18640位革命烈士。碑身、碑座、围栏、台阶等全部由优质大理石建成,如福建优质大理石和随州本地优质黄金麻大理石,石材质地坚韧细腻,缜密温润,抗蚀性强。用材寓意革命先烈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选材用心,体现了党和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重。
  纪念碑南侧,有一座4米多高的英雄塑像。塑像为革命英雄背靠高山,面向大海,高举旗帜,意气风发。这是1988年原随州齿轮厂党员干部和职工捐资兴建的。
  纪念碑北侧,是革命烈士公墓。主要安放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在全国各地英勇献身的随州籍革命烈士的遗骨。如:曾都文峰中学为保护公款英勇牺牲的刘功臣烈士,曾都私立高中为抢救溺水同学而英勇献身的吴忧烈士,广水余店籍江苏民警、舍己救人英勇牺牲的李春潮烈士,天津港爆炸中壮烈牺牲的随县籍庞题烈士……
  在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公墓前,记者一行默哀、致敬。

   革命历史陈列馆红色 资料不断完善
  位于白云山随州烈士陵园南侧的随州革命历史陈列馆,是一幢古朴典雅的中式建筑。陈列馆两层楼分4个展区,是2015年前后进行大修之后重新布展的,主要是文字、图表、历史照片,以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为主要内容。三大基本展区为:古代英烈区“悠久历史英雄昭烈”,革命战争年代英烈区“烽火岁月革命史迹”,建设开放年代英烈区“和平年代热血丰碑”。
  “烽火岁月革命史迹”展区展陈“星火燎燃”“抗日烽火”“五师诞生中流砥柱”“解放的凯歌”等,展现了随州革命主要脉络和部分革命烈士事迹。 
  “星火燎燃”展区内容包括:中共党组织在随县创办的马列主义刊物《觉剑》,中共随县小组成立旧址城内勉工印务馆,随县十四区工农组成自卫军与豫南军阀展开激战保卫家乡,祝林店武装起义成功打响鄂北秋收起义暴动第一枪,国民党军在随县城汉东楼外杀害工农红军第9军26师62位指战员等史实和图片。
  展出的革命烈士有:阮芳皋,1919年赴武昌读书,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李彩奇、王兰如等10余名随县籍人加入党组织,为随县建立中共组织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党军警逮捕英勇就义。
  “五师诞生砥柱中流”展区内容包括:抗日战争中,中原敌后活跃着著名的新四军第五师,以随南白兆山为中心,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政权。五师像一把钢刀插在敌人的心脏,在诸多战场上沉重打击了敌人,至少牵制住6万日本正规军,占日军在华总军力的十分之一。在五师的战斗历程中有众多英烈牺牲了生命。
  “解放的凯歌”展示了解放战争时期随县党组织分布示意图,中原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新城镇戴家仓屋,洪山地委旧址澴潭廖家寨,随南双河张家湾江汉公学,中原野战军三大主力主要领导人李先念、王震、戴季英于随县新城地区会师等重要革命图文史料。
  “和平年代热血丰碑”,主要展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与来自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战斗中,尤其是在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对自然灾害及犯罪分子的搏斗中,众多优秀的随州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建立功勋,英勇牺牲。据随州烈士陵园负责人孙祥红介绍,展陈资料还在不断完善中。
  滔滔涢水河,巍巍白云山,见证了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瞻仰随州革命烈士陵园,参观随州革命历史画卷,我们仿佛被带到炮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无限感慨,无限感恩。
  随州人民不会忘记,共产党人在枪林弹雨的随州大地上,英勇向前,顽强奋战;不会忘记,无数革命先烈面对屠刀,视死如归,气贯长虹;不会忘记,在随州大地上英勇牺牲的阮芳皋、李彩奇、黄春庭、邓先柱、卢明远、胡秀清、汪东波、华夫、赵基梅、刘功臣、孙宇豪、庞题……革命英烈不愧为祖国的脊梁、人民的骄傲。英烈精神万古长青,激励一代又一代随州人民,奋勇争先,开创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