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配合支援全国解放大局,看—— 桐柏战役和中原突围的战略意义
  • 发布时间:2021-03-22 08:42
  • 信息来源: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李先念(左)和郑位三(右)  


1946年6月23日桐柏战役后,中央关于同意立即突围致电中原局,毛泽东手稿。


1939年1月17日,李先念率鄂豫独立游击支队南下浆溪店。中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成立旧址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长军 通讯员 沈宪权 广水市(原应山县)吴店镇浆溪店位于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地理位置特殊。1945年10月,按照中央部署,李先念、王震、郑位三、陈少敏、任质斌等在这里成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1945年、1946年,组织、发动了震惊世人的桐柏战役和中原突围。  
  桐柏战役、中原突围的胜利,有力地配合支援了全国的解放战争。特别是中原突围,作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起点,对于取得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战略转变策划发动桐柏战役  
  1945年8月10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电示新四军五师:“苏联参战,日本投降,内战迫近。你们所处地位不可能夺取大城市,而应乘机扩大地区,夺取武装,夺取小城市,发动群众,准备对付内战。”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军区开始加速实行战略转变。陆续由平汉铁路东之大悟山,转移至平汉铁路西鄂豫两省交界的四望山浆溪店一带,准备应对内战。  
  9月28日,面对国民党军不断进攻,鄂豫根据地大部被侵占的严重局面,李先念、郑位三以鄂豫皖中央局名义致电中共中央,提出“夺取桐柏山地区”的作战计划。  
  1945年10月10日,就在《双十协定》签订的当天,刘少奇致电郑位三、李先念明确指出:“日本投降,你们以后作战的对象,将是国民党军队……”  
  10月17日,新四军五师野战纵队在应山浆溪店和吴家店举行反内战誓师大会。20日,发起桐柏战役。  
  桐柏战役震惊了蒋介石。12月中旬,国民党第五、第六战区以主要兵力共11个军24个师,以及8个游击纵队,向桐柏山区推进,企图进行南北夹击。为争取主动,中原军区主力部队于17日开始向平汉铁路以东移动。至此,历时两个月的桐柏自卫反击战役遂告结束,共歼敌9000余人。  
    战略坚持延缓内战赢得时间  
  1946年1月8日中原军区部队恪守停战协定,停止东进,在以鄂北宣化店为中心的地区集结待命。  
  自1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后,针对国民党破坏停战协议的罪恶行径,中原解放区军民在坚持自卫原则的同时,与国民党进行了和平谈判斗争,先后签订了关于停止中原地区武装冲突的《罗山协议》《应山协议》和《汉口协议》。然而,国民党没有诚意,继续向中原解放区进犯。先后调集11支正规军共30万人的兵力,大搞军事蚕食与经济封锁,企图彻底消灭新四军五师。  
  为了全面战局发展的需要,遵照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中原军区部队在桐柏山、大悟山进行了长达十个月(1945.8—1946.6)的战略坚持。特别是在宣化店一带,面对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中原军区数万部队已到无米为炊的境地。李先念、郑位三等带领部队开荒种地、砍柴烧炭、打鱼摸虾,常常以野菜、稀饭充饥,终于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中央赋予的战略牵敌重任,为全党全军的战略重点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战略转移中原突围牵制敌军  
  1946年6月23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复电中原局:“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挑起全面内战。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26日晚,我中原军区部队抢在敌人“围歼”前分路开始了战略转移。其中,由皮定均、张体学等率部分别在东、西、北线行动,以迷惑和牵制敌人,掩护主力部队向西突围。由王树声率南路突围部队向鄂西北突围,并于7月19日顺利突围到鄂西北建立根据地。由李先念、郑位三和王震率北路突围部队向陕南突围,经与敌激战,突破平汉铁路封锁线。7月1日,到达吴家大店、浆溪店一线就地休整。  
  随后,北路军日夜兼程越过天河口、青苔第二道防线,抢渡白河、唐河,冲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为缩小部队目标,分散敌人兵力,李先念与王震兵分两路强渡丹江。王震率部杀开一条血路,最终进入陕西境内。李先念率中原局、中原军区等部血战南化塘,冲出重围,击败了胡宗南所谓的“天下第一军”,进入陕南,创建豫鄂陕根据地。  
  除北路军右路王震一部返回陕甘宁边区外,其余部队仍在鄂豫皖川陕五省机动灵活作战,把国民党30万大军牵制在陕南和鄂西北广大山区。  
    战略胜利中央给予高度评价  
  古往今来许多战局都说明,要想取得全局的胜利,不在局部做出牺牲,往往是难以达到目的的;而为了全局的胜利去牺牲自我的局部,是光荣的,也是胜利的。对桐柏战役和中原突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均作出了高度评价。  
  1945年11月28日,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致电中原局,对桐柏战役的战略作用作了充分肯定。电报说:“你们最近在豫南、鄂北的行动已取得重要胜利,吸引了刘峙五六个军对着你们,这就大大帮助了刘伯承在平汉线北段的作战(即邯郸战役),使他们在打破蒋军第一次进攻后,得有休整机会,至今顽军不能集中兵力北上。虽然最近你们自己的胜利不大,但在整个战略配合上作用是极大的。”  
  1946年5月8日,周恩来看望了中原5万英雄儿女。他说:“同志们在敌人围困进攻和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在宣化店,拖住了几十万蒋军,毛主席曾多次表扬过你们。你们不要小看了你们坚持斗争的意义,有你们在这里,蒋介石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你们支援了东北战场,也配合了华北战场。在这场斗争中,你们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你们都立了大功。”  
  1946年7月15日,毛泽东致电中原军区郑位三、李先念等,高度评价中原部队胜利突围的意义:“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敌人毫无所得。你们这一行动已调动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给反动派以极大震动与困难,故你们的行动关系全局甚大。”  
  1947年1月,刘少奇在延安干部大会上肯定中原突围的胜利:“今天已经起了战略作用,不比到华北编几个纵队打几个胜仗作用小。”  
  1947年11月,陈毅在淮阳对原新四军第五师部分干部讲话时说:“中原部队牵制蒋介石30万主力部队达十几个月之久,这就为华北的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的七战七捷,创造了有利条件。我敢说,如果没有中原部队的战略牵制,那就可能没有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七战七捷的胜利。中原部队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完成了战略牵制任务,对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对配合各个解放区作战,对党的革命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7年11月2日,刘伯承、邓小平称赞:“没有一年前的中原突围,也不会有一年后的千里跃进大别山。”  
  这些论断,充分肯定了桐柏战役和中原突围的战略意义,高度评价了中原部队顾全大局、坚定不移执行中央意图的精神,热情赞扬这一壮举延缓了内战的进程,为我军作好反内战的准备赢得了时间;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我军斗志,较好地配合了各兄弟解放区;有效阻滞了国民党军队向华东、华北及东北战场的调动,并牵制了国民党的大量军队,为最后夺取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